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央行18日的理監事會議仍維持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並未如外界近期所預期「希望鬆綁」的作法,央行總裁楊金龍解釋「不鬆綁的原因」,就是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速度還是慢」,因此信用管制必須持續;另外他認為,新青安排除於《銀行法》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後,對後續房市的影響以及排撥問題是不是有解決,央行也會密切關注金融穩定性以及信用資源配置的問題。
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實施後,銀行受限貸款成數下降,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房市交易持續降溫,房價漲勢減緩;本國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的比率持續上升,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占建築貸款的比率也持續增加,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去年6月底的高點37.61%,緩降至今(2025)年8月底的36.71%。

雖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有降,但楊金龍坦言,調降速度並不夠,且因新青安與首購量大,所以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速度慢,因此信用管制必須持續。他表示,我們要特別去關注,真正首購族及無自用住宅民眾房貸的排撥問題,是不是有獲得解決,以及後續對房市的影響又是如何,因新青安解套後,營造一個較充裕的市場資金,除了觀察房市,央行會更關注金融穩定性以及信用資源配置,必須將信用資源更加運用在實質產業發展上。
楊金龍說,這一次信用管制未鬆綁,我們認為是合理的決定,央行關注的房市風險除了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有沒有過高、若過高就會排擠掉產業的信用資源,另外就是會關注房價有無過度上漲。
楊金龍指出,因為新青安只有公股行庫可以做,加上新青安的量大,也導致公股銀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不容易降下來,央行會持續觀察,如果公股銀是因為承作新青安、支應無自用住宅者購屋、都更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府政策,而導致集中度上升,那央行可以允許可以有彈性空間,比如原本放款限制為100億元、但放到120億元,其中有20億元為首購的貸款,那就比較沒關係。
至於民間銀行並沒有承作新青安房貸專案,楊金龍表示,民間銀行有大部分資源去協助產業、這也是社會需要的部分,而民間銀行也有作首購房貸、無自用住宅貸款…等業務,若因而導致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高一些,央行也可以接受,民間銀行的集中度多在25%之下,都還有些空間。
另外,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為一年(去年第4季至今年第4季),如果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到今年底沒有降到目標值,怎麼辦?楊金龍認為,我們原先的計畫是觀察兩年,但因怕沒彈性,所以就先到今年底,至少到今年底會來做個檢討與檢視,第四季再來決定明年會怎麼走,也給央行時間來思考與觀察。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