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年9月21日凌晨,台灣發生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天然災害,九二一大地震,在國人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痛與恐懼。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僅在去(113)年4月3日的強震,便造成花蓮地區嚴重災損。雖然我們無法逃避地震的威脅,但可以藉由教育與演練,不斷強化師生的防災知識與日常準備,以達到「防範於未然」的目標,降低地震可能帶來的危害。

桃園市教育局多年來積極推動防災教育,除協助各校爭取教育部防災校園建置計畫補助,落實防災整備工作外,今年「國家防災日」更配合行政院921震災紀念活動,在全市各校舉辦地震防救演練。教育局規劃了從幼兒園至高中職不同學段的主題防災活動,期盼透過教育的深耕與扎根,讓防災觀念不僅存在於演練當中,更能落實到生活與社區,攜手建構安全、健康、具韌性的城市。
為強化示範效益,今年特別由桃園市經國國中承辦「國家防災日示範觀摩演練」,於9月17日上午9時21分舉行,邀請全市高中、國中及小學防災承辦人員與防災教育輔導團員到校觀摩交流。透過現場實地學習與經驗分享,期望培養師生正確的防救災知能,並推廣至全市校園,提升整體防災應變力。經國國中歷來十分重視地震防救演練,校內由校長、主任、導師及各處室人員長期投入宣導與規劃,每年均辦理紮實的防災演練,讓師生逐漸內化防災意識與操作流程。校長陳新文表示,今年演練模擬震度5弱「有電力」的狀態,約有750位師生參與,演練情境設定於上課時段,讓師生體驗最真實的應變情境。
演練開始,隨著地震警報聲響起,全校師生立刻採取「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迅速進入課桌下方,以桌面保護頭頸,雙手穩住桌腳,展現平日訓練成果。待震動稍歇,陳新文校長隨即以「一長聲、四短聲」哨音發出疏散命令,教師也同步接力傳達,全體師生有序依指示撤離至操場中央。值得一提的是,經國國中校舍走廊寬廣、校園通道動線順暢,使得師生在疏散過程中能夠保持速度與安全兼顧。所有師生均遵守「不推、不跑、不語」三大原則,並利用書包護頭,迅速且平穩地移動至安全區域,展現出良好的防災默契與紀律。
在疏散完成後,教師立即進行清點與通報,確認全體師生安全到齊。隨後,校方緊急應變小組啟動後續行動,安排學生扮演不同傷情的「模擬傷患」,進行搜救與急救演練。這不僅增加演練的真實感,也讓師生能實際體會災害發生後,醫療救護的重要性。此次演練特別結合鄰近敏盛醫院的專業資源,模擬災後社區醫療單位即時支援校園的情境。此舉象徵防災不只是校園內部的自我保護,更需與在地社區、醫療體系緊密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安全防護網,強化「校園—社區—醫療」三方協作的防災模式。
陳新文指出,防災演練不是單次活動,而是持續教育的重要環節。唯有透過反覆演練,才能確保師生在真正面對地震來襲時臨「震」不亂,冷靜判斷並採取正確行動。他也強調,經國國中將持續深化防災教育,並與社區、醫療單位攜手合作,共同守護每一位孩子的安全與健康。
此次觀摩活動不僅展現了經國國中師生的防災素養,也提供全市各校寶貴的借鏡。教育局期盼藉由示範校的經驗傳承,讓防災教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並進一步擴展至社區與家庭,使防災成為全民共同的生活習慣。透過這樣的努力,才能逐步降低地震災害造成的影響,建構安全、健康、具韌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