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跨界專家齊聚 探討「植物新藥」如何應對失智挑戰

4a17ca1c091943709ac791929a93071a l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全球高齡化浪潮下,失智症已成為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根據統計,2050年全球將有逾1.5億人罹患失智症,醫療與照護支出預估高達2.8兆美元。台灣目前已有超過30萬名患者,其中阿茲海默症占比極高,平均每3秒即新增一名患者。如何突破治療困境,成為全球醫學界及產業界的共同課題。

生醫公司日前舉辦「臺灣植物新藥發展前景論壇」,集結產、學、研、醫等跨領域專家,從分子機轉、臨床應用到國際法規,全面剖析植物新藥在失智症預防與早期治療上的潛力。植物新藥因具多靶點機制、低副作用與早期介入優勢,逐漸受到國際研究的關注。

AI精準醫學驅動 失智症治療迎來轉捩點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失智症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功能,也帶來沉重的家庭與社會負擔。隨著分子診斷與精準醫學的發展,醫界已能更深入理解病理機制,並配合早期診斷與藥物治療,提升延緩疾病進程的可能性。同時也指出:「台灣擁有完整的研究基礎與臨床環境,完全有機會在植物新藥領域站上國際舞台,期望能為全球失智症相關研究帶來新契機。」

92d0ee8f882d633a1289a779007b163b

植物新藥優勢凸顯 多靶點策略契合複雜疾病

生醫公司董事長徐宜生表示,傳統單一靶點藥物在失智症治療上效果有限,而疾病的多因性與複雜性,更凸顯多靶點治療策略逐漸受到重視。植物新藥其安全性高、機轉多元、具備合併治療潛力等特性,正好契合失智症的治療需求。他指出,台灣兼具農業資源、栽植科技、國際級生技人才與AI研發優勢,有望成為全球植物新藥研發的最佳基地。

86864172b613e98cf64818639fa76bf6

學研專家洞察 臨床應用與國際趨勢並進

中研院王惠鈞院士剖析植物新藥作用機轉,指出其多重活性成分能克服單一藥物侷限,並強調植物藥正處於由傳統走向主流的關鍵拐點。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分享臨床觀察,指出植物萃取物在延緩記憶退化、增強認知功能,以及抗癌、抗糖尿病等多重適應症皆展現療效,顯示植物新藥在跨病種應用上的發展潛力。

台北市生技公會榮譽理事長彭瓊芳強調,美國FDA於2016年修訂新版植物新藥產業發展指引,明確指出失智症為重大市場。她提醒業界須嚴格遵循GACP(優良農業操作規範),確保原料來源與品質穩定,並結合臨床驗證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徐麗芬亦指出,植物藥必須兼顧配方穩定性、藥理毒理與臨床功效,並舉台灣土鳳梨酵素成功案例,顯示出台灣在生物多樣性與製程上具有一定優勢,有條件推動植物藥國際化。

以終為始 跨界鏈結打造新藥生態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胡朝榮在論壇中指出,失智症藥物雖已有新藥問世,但副作用、成本與療效侷限仍待突破。相較昂貴且具風險的新藥,植物新藥憑藉多靶點機制與可負擔性,被認為有機會成為台灣失智症研究的潛在方向之一。

生醫公司也強調,未來將持續鏈結農業、醫療、學研與產業資源,結合AI智慧農業與精準醫學,推動植物新藥從臨床前研究到國際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打造台灣在全球植物新藥研發與失智症成功治療的戰略地位。

【延伸閱讀】

失智症治療新進展! 研究:清除「類澱粉蛋白」延緩惡化

爸媽常忘東忘西是老化還是失智? 醫師教你「這樣判斷&照顧指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20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