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指出,豆魚蛋肉類是提供身體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其中,魚類與海鮮類食品因脂肪含量相對較低,是現代人健康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選擇。
國健署說明,所謂的海鮮類,包括魚、蝦、貝類、甲殼類與頭足類等水產品,不僅脂肪含量普遍低於禽畜類肉品,每份僅約含3公克以下脂肪,遠低於紅白肉每份5至10公克的脂肪含量。此外,海鮮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也較高,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有所助益。例如鮭魚與鯖魚等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抗發炎與身體保健。
以每日攝取2千大卡熱量為例,一餐中包括約70公克的魚、8至10隻蝦仁(100公克)、4至6顆牡蠣(130公克)、4至6圈的花枝或小卷(60公克)、12至14顆蛤蠣或4顆中等大小的干貝份量,皆可提供14公克蛋白質。
國健署提到,為達到營養均衡,建議在飲食中輪流攝取豆類、海鮮、蛋類與低脂肉類等不同蛋白質來源。烹調方式方面,以清蒸、水煮、烤等低油脂烹法為優先,能減少攝取過多油脂,達到更健康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