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有緣的,就交往深一點;沒緣的,就交往淺一點。
一個人跟我們有緣、無緣,不是指見過多少次面、吃過多少次飯,而是指我們彼此的心有沒有在一起的感覺,就是一種我把你放在心上、你把我放在心上的溫暖感受。
緣分,可以培養,但無法強求。
就像可以撒下一顆種子在肥沃的土壤,可以用心澆水、施肥、除草,但最後能否長成大樹,能否開花結果,就無法強求了。
阿諛奉承的話,對方聽久了會膩;逢迎配合久了,我們自己也會累。
何必呢?
與人相處不必勉強 人際關係裡的機會成本智慧
與人相處,廣結善緣就好,不用勉強,輕鬆自在就好。
輕鬆自在廣結善緣,有些人覺得聽起來有些消極,但其實卻是很積極的智慧。
這世界很大,有多大?遠比我們這顆小腦袋瓜想的大非常多,人是永遠認識不完的啊。
經濟學有一個「機會成本」的觀念。就是說,當我們選擇A,必須放棄B,那B就是我們的機會成本。
在人際關係交往上,當然也有機會成本的現象。
每當我們花時間跟A相處交往,其實就是放棄跟B相處交往,因為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固定的,一分一秒都多不出來。
永遠有值得好好認識的善緣,在我們認知範圍之外,就像打開我們通訊錄的好友人數,對比廣大人口數後,就知道比例多麼懸殊。
我們認識的人太少太少了,毫無執著、糾纏眼前這個人的任何理由。
遇到有緣的、值得認識的善緣,就好好珍惜。
至於那些想凹我們的、情緒勒索我們的,就放生他們吧。
除了機會成本外,講更深一些,縱使他們擁有再多資源,縱使我們再委屈求全,最後,他們也不見得會幫助我們、施捨我們。
不用覺得可惜、捨不得,管他的,各走各的路,順其自然對大家都好,等改天緣分到了,說不定走著走著又走到了同一條路上,誰能算得準呢?
人脈經營錯誤示範 以為認識新朋友就代表有朋友
當然,我也看過一種人脈交往的錯誤認知。
有些人不斷努力認識新的朋友,在不同場合努力交際應酬、交換一張又一張名片、拍了一張又一張合照。
人的時間、資源、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這些人在拚命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淡化了、冷落了已經認識的朋友、認識很久的老朋友。
他們陷入了一個錯誤認知,以為已經認識的人就是「自己的」,就像收集棒球明星卡片一樣,以為只要吃過飯、換過名片、拍過照就是朋友了,就納入自己的人脈圈了。
這樣的錯誤認知,導致他們總是不斷認識新的、卻丟了舊的,花了無量的時間金錢後,其實朋友的總數根本沒有增加,甚至可以大膽推測真心的朋友早已離去殆盡。
人脈不是攀龍附鳳 而是善念與價值的積累
是人都希望有很多的人脈,偏偏人脈交往的潛規則卻總是與一般人大腦認知的相反,絕大多數人都是用錯誤認知土法煉鋼,最後徒勞無功、浪費人生。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遊手好閒的遊民想來跟你認識交往,你願意嗎?
如果一開始就被打槍了,連對話的可能性都沒有,還談得上認識、交往嗎?
這跟我們的態度積不積極無關、誠不誠懇無關,只跟我們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關。
轉心向內,才是出路,把關注的焦點從攀龍附鳳、杯觥交錯、阿諛奉承轉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能做的、應該做的,就是透過將內心一個個微弱的善念去付諸行動、去幫助別人,點滴累積善緣福報,提升自己的能力、本事、價值,修練盈滿善念的心境、格局、氣場。
人脈的本質是善緣 聚集的是福報
很多人以為人脈在外面、在遠處,所以不斷奔走、不斷送往迎來;高手明白人脈在裡面、在自己的身上、在自己的心境。
真正強大的人,是走到哪裡,人脈就在哪裡啊。
當內心向善力量的太陽普照大地時,萬物皆向陽而生;太陽從未想要照耀任何人,無數人早已享受太陽平等溫暖的照耀。
當我們的存在對無數人有價值、有意義時,自然會匯聚無盡的善緣,就像是一片肥沃的黑土,是人都想接近我們。
講到底,人脈的本質是善緣的累積,人脈的聚集是福報的顯化;人脈的深厚,取決於一個人善緣福報的深厚。
這時能否將這些帶著某種目的、企圖的緣分,正向轉化為能夠幫助無數人、貢獻整個社會的大善緣,就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善念與智慧、願心與願力了。
本文來源:《福報: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差距》,方智出版社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62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