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84歲李爺爺半月前右眼腫脹未理會,兩週後惡化出現疼痛並影響視野,就醫轉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排除眼科疾病後,耳鼻喉科吳姳萱醫師透過電腦斷層發現其鼻竇黏膜腫脹阻塞,併發右眼上皮膿瘍,遂以3D導航微創鼻竇內視鏡手術合併切開引流,術後症狀改善並定期追蹤。
鼻竇結構複雜 發炎恐致嚴重併發症
鼻腔由軟骨與硬骨形成多個隔間,包括額竇、篩竇、蝶竇與上頷竇,功能為減輕頭骨重量、保濕過濾、聲音共鳴及保護腦面重要結構。若阻塞或發炎,即可能引發鼻竇炎。吳姳萱醫師說明,鼻竇炎依病程可分急性(小於4週)與慢性(超過12週),常見症狀為鼻塞、分泌物多、臉痛及嗅覺下降。若患者為幼童、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族群,感染更易擴散,可能引發眼眶蜂窩性組織炎、眼膿瘍、腦膜炎或海綿竇栓塞等併發症。
傳統手術創傷大 微創技術提升安全性
鼻竇炎診斷多以病史與鼻鏡檢查進行,治療以藥物為主,但若波及周邊組織需手術處理。過去手術需從上嘴唇切口進入,翻開顏面骨,易出血且恢復慢。現今則可先透過3D導航定位病灶,再以內視鏡搭配微創削切刀切除,並同步引流膿瘍。吳姳萱醫師指出,削切刀能旋轉切割並吸除分泌物,保持視野清晰,降低對正常組織的破壞,傷口更小、恢復更快。
感冒久未癒 恐是鼻竇炎警訊
吳姳萱醫師提醒,近期病毒性感冒流行,若症狀拖延不癒恐演變為鼻竇炎。若鼻塞、臉痛或分泌物增多持續超過一週未改善,建議及早就診耳鼻喉科,避免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024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