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脾氣暴躁、焦慮失眠?部桃醫教你破解「開學症候群」

IMG 5178 scaled
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能出現所謂的「開學症候群」。圖:部桃提供

長假結束,有些人滿懷期待,但也有人感到焦躁不安。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能出現所謂的「開學症候群」,包括脾氣暴躁、頭痛胸悶、焦慮失眠等身心反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柏文指出,「開學症候群」並非正式的精神科診斷,但確實反映了身心適應的壓力。除了維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不同年齡層與角色都需要用不同方式幫助自己調適。

蘇柏文提醒,小學以下的孩子面對壓力的能力尚未成熟,若持續出現焦躁不安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家長不妨陪同孩子討論新學期的目標,或透過準備新學期的小物、書包、文具,甚至設計一個簡單的迎接儀式,幫助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新鮮事物上,減少因未知帶來的不安,進而覺得新學期是一段值得期待的旅程。

至於青春期的孩子,因為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若家長一味強硬要求「應該如何收心」,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蘇柏文建議,家長可以嘗試以對話方式表達自己對孩子情緒變化的困惑與擔憂,並以好奇心了解孩子如何看待開學。這樣的互動不僅能減少衝突,也能幫助孩子逐步培養自律與心理成熟。

蘇柏文也指出,在臨床上常遇到學校教師因壓力前來求助。教師最重要的是先認識自己抗拒開學的原因,可能來自繁重的工作量、學生狀況多變,或是家長帶來的壓力。唯有先學習自我照顧,才有力量去面對新學期的挑戰。如果能與同事彼此支持、分享壓力,也能減少孤軍奮戰的感覺。

最後,蘇柏文強調,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面對開學的不安,最重要的是接納自己的情緒,並循序漸進地調整生活節奏。適度表達、尋求支持,都是提升心理韌性的方式,能幫助大家以更穩定的狀態迎接新學期。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