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私密處健康是女性日常保養不可忽略的一環,尤其台灣天氣潮濕悶熱,對於黴菌及細菌的繁殖條件更有利,也提升私密處感染機率,若私密處出現搔癢、灼熱等症狀,甚至有分泌物,必要時,應盡快就醫;惠心婦產科小兒科診所副院長陳姿伶醫師指出,以臨床常見的念珠菌感染為例,不僅私密處容易有搔癢、灼熱感,也會出現如豆腐渣的濃稠分泌物,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生活。
飽受私密處搔癢困擾 可能是「這些」原因
引起私密處搔癢的原因多樣性,也潛在不同的陰道炎風險;陳姿伶醫師解釋,女性常見私密處搔癢原因可分成五大類,包括本身有接觸性皮膚炎、陰道發炎等病原體感染,以及因清潔過度或碰到清潔劑等引起的過敏因子所誘發,還有像更年期婦女因皮膚較薄、抵抗力較差時引起的萎縮性發炎,另外,若有服用排糖藥、避孕藥等藥物,也都可能埋下引起私密處搔癢的危險因子。
私密處出現濃稠塊狀白色分泌物 醫:恐為念珠菌感染
陳姿伶醫師解釋,其中臨床最常見的為陰道發炎,又分細菌性陰道炎、黴菌陰道炎以及滴蟲陰道炎等三種,日常也可從症狀觀察可能屬於哪種病原體感染,以細菌性陰道炎為例,症狀可能會伴隨一點搔癢或灼熱感,也會有不好聞的味道,分泌物呈黏稠狀的白黃綠顏色,而黴菌陰道炎,最常見為念珠菌感染,有明顯搔癢及灼熱感,甚至感到疼痛,並出現濃稠的黃白色乳酪狀分泌物,滴蟲陰道炎的分泌物則多為黃綠色泡沫狀,伴隨魚腥味。
陰道酸鹼性平衡受破壞 恐誘發陰道炎發炎
女性的陰道本來就有細菌存在,且酸鹼值(pH值)約維持在3.8到4.5之間,在這樣呈弱酸性的環境中,能幫助好的菌種抑制有害細菌或黴菌,不過一旦陰道酸鹼性平衡受到破壞,就會使不好的菌入侵;陳姿伶醫師舉例,台灣氣候潮濕,若洗澡完沒有維持陰道乾燥、日常喜歡使用護墊等,都容易造就黴菌滋生的環境,引起念珠菌感染,另外,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未控制良好,也可能會影響陰道酸鹼性,誘發陰道發炎。
治療陰道炎發炎 臨床使用塞劑、口服及藥膏
遠離陰道炎發炎,除了藉由改變生活習慣,也可透過臨床治療獲得改善;陳姿伶醫師表示,若為輕微搔癢,醫師會根據感染類型建議使用塞劑,但若已是嚴重性搔癢且有灼熱感,甚至有紅腫情況,建議合併口服抗菌藥物以及藥膏,通常療程約七至十四天,但還是得依照個人體質及症狀而有所差異,若仍未改善,則得進一步評估是否有糖尿病等潛在疾病,或有長期服用避孕藥等其他因子所導致。
20多歲年輕人反覆陰道發炎 原來是糖尿病引起
陳姿伶醫師分享,臨床曾有一名20幾歲的年輕人,因念珠菌感染引起陰道發炎,雖治療三、四個月,但依舊不斷復發,最後甚至使用到強效的抗黴菌藥,仍無法有效控制,進一步評估,接受測量血糖,才發現原來是糖尿病引起,結合內科治療,幫助病患血糖控制,並搭配調整生活習慣,才逐漸舒緩陰道發炎症狀,找回生活品質。
保護私密處健康關鍵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事實上,從青春期到老年等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陰道發炎,原因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陳姿伶醫師提醒,日常應避免清潔過度、使用含香精的清潔劑,以及避免陰道盥洗、使用護墊,減少破壞陰道菌種生態的機率,並保持陰道乾燥,建議穿著較透氣、純棉或純蠶絲的內褲,飲食上則避免攝取過多糖分,最重要養成良好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才能保護私密處健康。
【延伸閱讀】
市售更年期補給品百百款怎麼選?醫建議先尋求診斷再挑選合適成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919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