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副刊/布魯克林Bushwick的塗鴉

465645 1
長榮貨櫃搬來當披薩店,鐵門上的塗鴉耀眼奪目。圖:陳嘉英提供

提到塗鴉,直覺聯想的城市便是紐約,拉近焦點必然會鎖定布魯克林區。

布魯克林之所以塗鴉聞名,一方面因為自1850年代,黑人以組織性的抗爭方式,呼籲結束奴隸制,推進的民權運動。另方面則因為這個地區是移民者的沃土,歐裔、非裔、拉丁裔、阿拉伯裔、猶太裔和亞裔種族多元。當農業社會走向工業化,深刻切割出城市化產生的巨大經濟結構變化,這些人淪為底層的弱勢被時代巨輪輾過的火花,燒毀生存的尊嚴。

塗鴉,是他們用以打破傳統僵化的秩序,企圖傳遞被壓制宰割的憤怒,反抗被不平等無人權控制的方式之一。

465645 2
走入Bushwick,彷彿進入街頭藝廊,所見之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塗鴉。圖:陳嘉英提供

對於許多人而言,塗鴉(graffiti)、大型街頭壁畫(street murals)的界線是模糊而混淆的,就像習慣性以黃、黑、白膚色區分亞洲非洲歐美人,但白種人永遠分不清日本、韓國、台灣人有何不同,我們也搞不清楚加拿大、東歐、北歐、美國人有何不同。

其實二者的作畫動機、表現形式和對世界的觀點風格涇渭分明。

塗鴉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街頭即興的浪子、宣示自我存在的邊緣人、野性而挑釁的叛逆者。自稱「寫手」、「作家」的塗鴉者以各種獨特的字體、自創的文字符號、自學的圖騰噴漆,張牙舞爪地在門窗牆壁、地鐵、火車車厢月臺、消防栓、公園座椅……任何可以揮灑的公共空間當畫布,他們認為的語言重構世界,吶喊他們喧囂的孤獨。

紐約布朗克斯,布魯克林和哈林區是塗鴉最強烈的地方,街頭少年們把上街塗鴉稱作「轟炸bombing」,這種公然違法的行徑,出自族群弱勢對抗權力階級、追求社會正義,以及貧富不均的社會生存壓力下,爆發出地域性的反文化社會行爲。

1960年代到80年代,塗鴉一如街舞、饒舌歌、嘻哈HIP&HOP,發展為青少年流行的次文化。被認爲是嘻哈文化(Hip-hop)的四大元素之一的噴漆塗鴉,從小眾噴濺生猛勇氣、揭舉批判性旗幟的聲音,蔚為一股力量,衝破大型美術館菁英貴氣的殿堂,被主流認可納入展覽,並拓展為城市魅力的風景,自由開放民主的櫥窗。

有別於塗鴉反叛的思想性,隨性自我而獨立特殊的標識,大型街頭壁畫構圖相對溫和而浪漫,結構複雜而嚴謹,以彩繪圖案、彩色玻璃的鑲嵌,表現具藝術性美感的「畫家」。這些美術出身的藝術家因為受地方政府邀約改造市容,或廠商投資以為宣傳,不僅可以從容作畫,也享有優厚的報酬,但被磨掉的野性也讓它們成為拍照打卡的背景,而不被真正的塗鴉者承認。

465645 3
塗鴉風格多樣,有青少年幫派簽名式的tag,也有卡通化、漫畫式的圖案。圖:陳嘉英提供

走入Bushwick,就彷彿進入街頭藝廊,整條路所見之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塗鴉。那感覺就像身邊圍繞千萬隻蜜蜂般,嗡嗡作響,又如深陷槍林彈雨掃射,無處可逃。

原有的工廠荒廢多年,就像台北的赤峰街荒蕪多年。失業失學失能的貧窮只能以鮮麗的噴漆燃燒出一片又一片塗鴉,扭曲變形的文字、囂張跋扈的圖案、劍拔弩張的渲染敲擊著強烈情緒,彷彿有成千上億的重金屬敲擊,搥打。

人們因此避而遠之,地價因而土崩瓦解,沒有人聽見混亂的塗鴉在黑夜裡悲泣呻吟的恐懼,也沒人在乎這可以望見曼哈頓閃金炫富的燈火,卻註定永遠陷於地獄的絕望孤獨。

但人總能憑著本能長出野地的花,來自波多黎各加勒比海群島和多明尼加共和國的拉丁裔、墨西哥的移民運用瑰麗鮮豔的色彩,揮灑與眾不同的文化;以樂天安命的態度,秘密發酵,刷新被拋棄的樣貌,讓布什威克成為全球知名的街頭藝術天堂。

一路上的塗鴉風格多樣,有美國青少年幫派簽名式的tag,也有單一填色勾邊,以不同顏色加上厚度、陰影形成立體空間感的throw-up,和整棟樓層的大型塗鴉。其內容有實質指涉的歌手、印地安故事、貓狗卡通人物、花卉叢林,也有卡通化、漫畫式的圖案、達利超現實風格的深思。

465645 4
幽默的、出人意外的小擺飾,以為是實驗室燒杯,竟是吸大麻的玻璃器皿。圖:陳嘉英提供

隨著藝術家進駐,挑高工廠被改為住家、工作室,著名咖啡店、餐廳滲入,這地區的風味逐漸由貧窮落後轉為很潮的觀光區。酒吧尤其多,其空間可容納百人,甚而有電影院,街頭隨處可見小型樂團拉起麥克風開唱的情景。

下午五點之後,這塗鴉的異化空間,會因為打耳丁、刺青、穿著個性而精彩的年輕人,震天響的樂聲,而幻化為漂浮想像,放縱身心的天堂!

遊走於塗鴉滿天飛的Bushwick,衝突而和諧的感覺如麻辣火鍋,衝撞視覺,同時又以冰水消散嗅覺,繼而出現輕鬆的甜點安慰味覺。

在發跡於蘇活區的LA CABRA喝咖啡,吃酥軟香嫩的可頌,感覺烘焙咖啡香氣環繞的日本禪味。工廠改裝的倉庫店裡,見識琳瑯滿目幽默的、出人意外的小擺飾,如初以為是實驗室燒杯,竟是吸大麻的玻璃器皿;又如海洋世界胡椒瓶、鹽罐和幾可亂真的果汁蠟燭。

這小區容許千奇百怪的想法成為事實,長榮貨櫃被搬來當披薩店,旁邊的鐵門自然也要努力塗鴉以奪取眼球,穿黑絲襪的美腿成了燈柱,讓兩旁的美人魚也不得不屈身稱臣。在這裏,連空氣都充滿強烈奔放的色彩、個性鮮明對比的氣味,連速食店也乾脆把整個佛陀金身和菩提樹塗在牆上,成了鎮店之寶。

吊車、貨櫃車、破窗的公車,工廠長長的樓梯都是塗鴉,看著看著,竟不覺其荒謬,反而如電影場景,時髦而前衛,又有種末世紀而後現代,混雜虛幻夢境與迷人的執著。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等。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