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投書/公寓大廈駐衛保全人員由「機器人」替代探討

5he4654h
作者參訪機器人公司實況。圖:張家榕提供

文/張家榕
國內的公寓大廈普遍設有駐衛保全人員,其職責涵蓋了門禁管理、巡邏、包裹信件收發、環境監控、緊急應變等多項事務。這些駐衛保全服務對於維護公寓大廈安全、提升居住品質至關重要。然而,由於《勞動基準法》84-1條的限制與國內基本工資逐年成長,再加上公寓大廈管理費不易調漲而拮据,進而出現公寓大廈無法支應服務費,退而簡化駐衛保全的人數或轉而引進「系統保全」的建置,如此卻讓住戶的安全與社會治安產生罅隙,其影響不可不察也。

近年來,國內保全業面臨多重挑戰,從人力成本高漲、勞動力短缺、資源流動率頻繁、工作內容重複性高到夜間與特殊環境執勤風險,基於前述現況,國內公寓大廈對於能夠提升保全效率、降低人力依賴、並有效控制管理費用的智慧化解決方案有著迫切的需求。

近期筆者受邀參訪機器人製造商與軟體開發業者,由於市場在「人工智慧」的推動下,透過AI管理系統,業者已研發出具備人臉辨識模組、多角度監控模組、4D超廣角雷射雷達、異常聲音辨識、溫溼度感測等功能的機器人,輔以卓越的移動能力、先進的環境感知、全天候作業能力、易於開發的特性等,無論2足或4足機器人的能力,其在國內公寓大廈保全領域的潛在應用場景上,筆者認為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 公共區域定時巡邏:
機器人可按照預設路線,對公寓大廈的地下停車場、頂樓、中庭花園、樓道、公共設施區域等進行定時或不定時巡邏。透過搭載的攝影機和感測器,實時監控環境,記錄影像,並自動識別可疑人員、異常物品或設備故障(如漏水、燈光損壞)。

二、 夜間與假日巡邏:
在人力成本較高或人員較少的夜間、凌晨時段以及國定假日,機器人可獨立或協同人類保全進行巡邏,有效彌補人力空缺,提升夜間防護能力。

三、 輔助門禁管理:
在社區大門或特定出入口,機器人可作為輔助工具,透過人臉識別協助核對進出人員身份。對於陌生訪客,可進行初步詢問和引導,並將資訊傳遞給後台或管理中心。

四、 火災與煙霧偵測:
搭載煙霧感測器或熱成像儀的機器人,可在巡邏過程中及時發現火災隱患,並自動向消防系統或控制中心發出警報,引導人員疏散。

五、 環境參數監測:
機器人可搭載空氣品質感測器、噪音感測器等,實時監測社區內的環境數據,為公寓大廈管理提供參考。

六、 設施檢查與報修:
在巡邏過程中,機器人可透過視覺識別技術,發現公共設施的損壞(如路燈不亮、牆壁破損),並自動生成報修工單,提升維護效率。

機器人作為公寓大廈駐衛保全人員的「協力者」,進而有條件的部分「替代」,其價值在於承擔重複性、危險性、長時間的基礎性工作,從而將駐衛保全人員從繁重勞動中釋放出來,使其能夠專注於更需要人際互動、複雜判斷和應急處理的核心職責。初期,這種「人機協作模式」不僅能有效降低管理費用支出,也能提升社區的智慧化水平和居住安全感,從長遠來看,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其在國內公寓大廈保全市場的普及將是必然趨勢,在其開發無上限的特性下,不難預測有朝能大比例取代駐衛保全人力,全面投入居住安全與社會治安工作。

作者:張家榕/台灣物業優化精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本文為作者授權文章,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報立場。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