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全年建照工地及公共工程約6000件,營建動能持續高速擴展,潛在職災風險亦隨之升高。然而,桃園市勞動檢查處卻遭桃園市審計處點名勞檢人力不足,僅有約15名勞動檢查員,平均每人1年要負責400件勞檢,現有勞檢能量與實際營建需求懸殊,對勞檢覆蓋廣度與深度形成隱憂。

審計處報告指出,根據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今年2月發布之建築管理統計通報,去年度第4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總樓地板面積為1083萬餘平方公尺,其中六都占比達74.61%,桃園市於該季度核發建照總樓地板面積達237萬餘平方公尺,占全國總樓地板面積比率21.88%,不僅於六都位居第一,更較112年度同季增加142萬餘平方公尺,增幅約150.69%,顯示轄內營建動能持續高速擴展,潛在職災風險亦隨之升高。

審計處提到,桃市負責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檢查之勞檢員在職人數約15人,按推估全年建照工地及公共工程約6000件計算,平均每位檢查員負責約400件,面對龐大且急遽增長之營建案量,現有勞檢能量與實際營建需求懸殊,對勞檢覆蓋廣度與深度形成隱憂。
審計處指出,勞檢處113年度規劃「高風險作業AI營造安檢計畫」,並於今年3月獲得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補助經費359萬元,針對營造業墜落危害高占比(約67%)之痛點,聚焦電梯井防護及移動式起重機吊料等高風險作業,擬透過開發「營造安檢 APP」並建置AI影像辨識系統,運用5G即時影像傳輸技術,自動辨識現場未防護之危害並予告警,以提升工地自主管理及高風險作業監控能力。該計畫預期今年度可針對350件大型工程實施3500場次智慧監督檢查,鑑於創新方案展現運用科技提升檢查效能之目標,然而其系統建置、AI模型訓練、現場推廣與事業單位配合等均需時間與資源投入,並待未來實際執行與成效驗證,短期內恐尚難完全彌補現有勞檢人力與龐大推案量間之落差,整體檢查覆蓋率與預防效能仍面臨挑戰。
審計處建議,在系統開發成熟前,宜強化風險分級管理及妥謀營造業專業勞檢人力與資源,並將有限人力聚焦於高風險潛勢之工程,加強對重複違規或重大職災事業單位之監督檢查頻率與深度,提升營造業整體防災水平。
針對桃市勞檢人力不足,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黃瓊慧表示,桃園市工廠多,建案也多,去年一共辦理3347場勞檢,總場次是全台第三,但是勞檢員的人數卻是全台倒數,2023年還有59位,到今年只剩15位。桃市勞檢員嚴重的流失,一年少了將近八成,換算下來,每位勞檢員要負責400多件的工地檢查,不僅有過勞的風險,對實際上的勞檢品質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桃園作為工業上的大城,勞工安全卻無法獲得有效的保障。
黃瓊慧指出,勞檢員每天要進工廠、工地來做檢查,甚至還要面對不肖業者的壓力脅迫,有很大的人身安全上的疑慮,本來是替勞工把關的第一線,結果卻陷入自己勞動條件不足的困境。行政院去年有核定加給費,桃園也有開放,但卻不足以留住人才。她呼籲,市府應該要檢討離職率高的原因,提出留才的實際措施,並積極向中央爭取更多的人力。
對此,勞檢處秘書劉信良回應,近年各行各業常遇到缺工缺料狀況,不僅事業單位嚴重缺少、政府機關也缺少專業人才,且業界薪資普遍高於政府機關,導致近年公務人員不足現象,對地方政府產生相當大困境。事業單位職業安全衛生環境亟需勞檢員不定期實施勞檢及監督輔導宣導,方能有效改善職場環境及提升勞工權益。然而,提報勞動檢查機構編制人員缺額常未有人員選填,導致人才短缺,且勞檢員流動性高,資深勞檢員培養不易。以桃市勞檢處為例,近期2名技正亦紛紛出走其他行政機關及業界發展,更有63%人員年資低於3年,呼籲職業安全衛生署應重視此全國性問題。
劉信良說,感謝職安署經各市首長建議下已編列風險加給,希望中央能進一步提出擴增勞檢員員額及勞檢人員久任獎金及鬆綁官職等配置等改革,爭取提高勞檢人員薪資待遇,以利專業人才留在政府機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