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近日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發文表示,最近看到新竹科學園區附近一間樓中樓,格局是一房一廳,二樓有挑高約兩米、可以站直,房間還有窗戶,價格也符合他的預算。不過,他好奇買樓中樓的物件會有什麼顧慮。
貼文一出,引起熱議。部分網友提醒要注意坪數可能會影響貸款,「你先看看坪數有沒有15坪,如果沒有就算套房,以現在的環境,這樣的房子能不能貸款總價的5成都蠻拼的。而你現在有多難買,就代表之後有多難賣。」

不少人列出生活便利性、房屋結構與合法性也是關鍵之一,「樓中樓廁所大多只在樓下,半夜上廁所得爬樓梯,容易跌倒,回床上後也難再入睡。」、「假如是鋼筋水泥的樓中樓你可以考慮看看,假如用夾層板的樓中樓真的不要考慮」、「假樓中樓、夾層房,不建議。」
要分辨清楚「樓中樓」和「夾層屋」的差別,一般較容易判別的關鍵為,樓中樓是指擁有「兩個真實樓層」,地板結構為「永久性」,可以合法登記產權,稅賦與一般建物坪數相同。而夾層屋內部樓層屬於取得執照後二次施工,可視為「裝潢」的一部分,樓地板為「非永久性結構」,容易被檢舉拆除。
市面上常常可以見到夾層屋,但絕大多數的個案都為二次施工的違建,公平交易委員會也時常針對預售案在廣告圖片中,暗示可以施作夾層的案件進行開罰。不過為什麼現在幾乎找不到合法的樓中樓呢?因為在《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中第164-1條有規定,設置夾層者,僅得於地面層或最上層擇一處設置,設置夾層之樓層高度也不得超過6公尺。
同樣的在《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64-1條也規定了,未設計挑空者,地面一層樓層高度不得超過4.2公尺,其餘各樓層之樓層高度均不得超過3.6公尺。在這樣的限制下,如果還想要將房子硬隔成上下兩層,也會顯得相當壓迫。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套房也會有夾層設計,但房產專家張欣民就曾特別提醒,要注意這種「夾層套房」,雖然感覺上有2層的使用空間,若夾層面積過高仍可能被列違建。但這樣的房子在市場上仍受青睞,只是慢慢消失中!
樓中樓格局曾經紅極一時,但近年來這種格局卻逐漸式微,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曾表示,這與居住習慣改變也有關,過去三代同堂的家族較多,但近年來房市交易主流逐漸偏向大樓產品,低層樓的部分難以設計夾層,加上樓中樓設計成本更高,又不符合主流市場需求,建商當然不願再推出樓中樓設計。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