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提升桃園歷史建築「角板山行館」救災應變能力,桃園市消防局第四大隊復興分隊今(2)日上午10時,於復興區角板山行館進行火災搶救組合演練。角板山行館園區坐落於北橫沿線,融合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園區包含戰備隧道、角板山行館、梅園、樟腦收納場事務所等特色據點,為強化復興區歷史建築搶救應變能力並兼顧文化資產保護,此次復興分隊透過實兵模擬演練,強化救災事前資料蒐集,擬定消防救災應變作為,期能在災害發生時快速應變,減少人命傷亡及歷史財產損失。

復興分隊表示,此次演練模擬角板山行館場內工作人員發現場館設施冒煙起火,考驗著管理單位的危機應變能力,透過實作火警滅火、通報、避難處置,讓館方熟悉火災應變,當災害發生時能有效迅速展開初期滅火及遊客疏散;另也藉由此次演習,讓消防人員熟悉館場動線與重點防護對象物,爭取搶救時效也同時能減少歷史文物損失;遠水救不了近火,為達到場所減災、降災目標,有賴於場館工作人員日常防火巡檢、危險物品管理及電力設備檢查維護,防災從微處做起,攔截風險因子,讓防災滴水不漏,也透過此次演練磨練公務單位間救災默契,從預擬救災動線通道至引導火災位置並告知人員疏散情形,讓復興區消防救災量能精準分配於各項救援任務中,讓有限的救災人力資源運用得到優化;此外,10月復興區角板山將迎來雙十國慶連假人潮,為維護國慶慶典期間角板山行館防火安全,復興分隊利用此次演練加強工作人員安全組訓與防火宣導,並針對人潮聚集據點預劃緊急救護應變路線,以期能快速趕赴現場,完備緊急突發事件之危機處理能力。
復興分隊分隊長陳遠鑫表示,角板山行館擁有豐富人文歷史,紅磚瓦牆材質、防彈玻璃廊道、三條通道出口及地下室密道更增添其神秘色彩,在保護元首的歷史長廊中富藏許多珍貴文物,為保護珍貴文化資產,建築防火策略考驗著消防單位與文化資產主管機關的協調合作,「預防勝於搶救」是守護文化資產的圭臬,透過此次演習再次讓館方檢視建築物專屬防災計畫、人員疏散及文物搶救規劃,與消防機關合作演練亦可檢驗救災動線、人車部署及文物防護措施,讓角板山行館成為安全且富含教育意義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