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熬夜已成為現代人因工作、學業或娛樂而經常面臨的狀況。當睡眠不足時,人體容易出現頭痛、腦壓升高感、走路不穩或肌肉痠痛等症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若長期缺乏休息,更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發炎或感染的風險,例如常見的口腔潰瘍或眼睛長針眼。了解熬夜後的生理反應,才能及時透過飲食與營養補充進行修復。
維生素B群 維持能量與神經功能
熬夜會快速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尤其是攝取高糖飲食時更容易不足。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2、B3對於緩解口腔潰瘍有幫助;B2與B12則能改善頭痛與神經不適;B6則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可協助改善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焦躁或淺眠。常見食補包括豬肝湯、皮蛋瘦肉粥、麥芽牛奶與毛豆,這些食品能有效補充B群,協助身體恢復能量代謝與腦部功能。
Omega-3脂肪酸 減少發炎與眼疾
Omega-3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主要來源是深海魚類。其功能不僅在於保護心血管、維持腦部運作與調節血壓,對於預防熬夜後常見的眼部發炎與針眼也有幫助。李婉萍營養師提到,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鱘龍魚、鮪魚蛋餅,或搭配奇亞籽飲品,若平時攝取不足,也能透過魚油補充。適量的Omega-3能協助免疫調節,降低熬夜後因免疫力下降所造成的發炎反應。
芝麻素保護神經系統 幫助肝臟代謝與體力恢復
長期熬夜會對肝臟造成額外負擔,芝麻素能促進肝臟解毒與代謝功能,並保護神經系統,幫助維持精神與專注力。芝麻、芝麻油、胡椒等食材都含有芝麻素,李婉萍營養師建議,日常可透過芝麻牛奶、芝麻粉或在料理中加入冷壓芝麻油攝取。胡椒除了調味外,也能刺激消化、增強食慾。若能與雞胸肉、排骨湯等高蛋白食物搭配,更能促進能量恢復與肌肉修復。
維生素C與D 提升免疫防護力
熬夜會使身體更容易受到病毒與細菌侵襲。維生素C能促進白血球功能、加速組織修復,而維生素D則能調節免疫反應,對維持健康極為重要。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在飲食中可多攝取這些食物:芭樂、奇異果、柳橙汁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D則可透過香菇雞湯或日曬合成補充。兩者搭配能增強抵抗力,減少熬夜後立即出現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營養補充能協助 但非根本解方
雖然補充上述營養素能在短期內減輕熬夜後的不適,但仍無法完全取代睡眠的修復效果。李婉萍營養師提醒,在工作或考試壓力結束後,應給予自己充足的睡眠,以恢復大腦與身體功能。對某些人而言,芝麻與牛奶中的鈣鎂成分可幫助放鬆肌肉、預防抽筋,這些天然食材也能作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與休息方式,才能在忙碌生活中維持健康。
【延伸閱讀】
「猛爆性肝炎」是什麼?熬夜不睡覺怕爆肝?醫:「1高危族群」要警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95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