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牙齦「9公分腫瘤」當發炎 臺大醫全數位化助5旬婦「1日重建下顎」

04c53c104ef50d985bcb76b92101906c l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52歲石小姐因牙齦腫脹持續快一年,還以為只是工作忙碌導致發炎、火氣大,直到下排牙齒被推倒才警覺不對勁,今(2025)年3月就醫確診為9公分大的「下顎骨造釉細胞瘤」。臺大醫院團隊結合透過全數位化技術與跨專科整合,將原先要耗費半年至一年時間的「腫瘤切除、顎骨重建、植牙假牙贋復」三步驟,縮短在一天內完成。

術前3D模擬精準規劃 助縮短手術時程

石小姐的腫瘤雖診斷為良性,但9公分的大小已對下顎骨造成大範圍破壞。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鄭世榮副主任說明,傳統治療通常第一階段要先切除病灶,以及取小腿腓骨重建下顎骨,第二階段再進行植牙及製作假牙,過程可能耗時數月至一年。患者長期缺牙,將影響咀嚼、發音功能及外觀,也是心理的沉重負擔。

跨專科醫療團隊由鄭世榮副主任帶領,包括口腔顎面外科腫瘤切除小組、口腔顎面外科小腿腓骨重建小組,以及贋復補綴科假牙重建小組。術前於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顎顏面智慧醫療中心,利用電腦輔助手術模擬技術(CASS),整合三維電腦斷層影像(3D CT)、核磁共振影像(MRI)與口內數位掃描(intraoral scan)資料,建立完整的3D虛擬患者模型,並使用術中電腦斷層掃描,確保手術精準執行。

跨專科團隊合作 設計個人化「下顎骨重建+植牙」方案

鄭世榮副主任進一步表示,患者切除腫瘤後,口腔將有12公分的缺損,「而口腔內下顎骨、假牙等哪怕0.1公分的誤差,都有可能給患者帶來強烈的異物感,因此術前規劃非常重要。」因此,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利用軟體模擬腫瘤切除範圍,以及設計小腿腓骨形狀、客製化下顎骨重建;贋復補綴科醫師則根據患者的臉型比例、牙弓形態與咬合需求,製作手術導板、提高精準度,並設計出符合患者口腔狀況的贋復補綴物,以達到咬合重建與顏面支撐。

造釉細胞瘤長大「無聲無息」 醫:一日手術需考量這些重點

鄭世榮副主任指出,「造釉細胞瘤」成因多元,與牙胚的造釉細胞未被完全吸收有關。這些殘餘的造釉細胞若受到外界刺激,包括發炎、感染或外傷等,都可能慢慢在骨頭中增生,直到侵襲下顎骨。石小姐也分享親身經驗表示,腫瘤「無聲無息」長大,不會痛、沒有造成嚴重不適、不影響吃飯說話等日常生活,是某天發現下排牙齒都往內倒,才讓她意識到需要就醫,所以也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早發現病灶。

鄭副主任表示,石小姐術後至今4個月,咀嚼功能逐漸恢復,目前觀察可如常進食、說話。他也提到,患者在術前需經由醫師評估,包括年紀、有無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全身性健康問題、患者是否能承受十幾小時的手術時間等;針對口腔惡性腫瘤如口腔癌患者,還需考慮放療後可能引起的口腔變化,如嘴巴張不開或軟組織纖維化等,醫療團隊的把關也將更嚴格。

【延伸閱讀】

牙膏刷白茶葉蛋=可美白牙齒?含氟牙膏會致癌?食藥署來闢謠!

5歲童蛀牙竟變蜂窩性組織炎 醫:吃飯太久蛀牙風險增3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14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