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桃園地景藝術節改制雙年展 文化局設專辦推品牌升級

562020670 1109603141369390 7278326871369332771 n
桃園市議員許家睿針對「桃園地景藝術節」提出建言。圖:桃園市議員許家睿提供

桃園市議會今(17)日進行文化局工作報告。文化局表示,「桃園地景藝術節」自102年開辦以來已舉辦11屆及1場論壇,未來將自114年起正式轉型為雙年展模式,展期延長至約2個月,並成立「地景藝術節專案辦公室」、引進專業策展人機制,確立品牌定位並擘劃具十年視野的策展架構與選址邏輯,期望以更充足的籌備期推出更具深度的作品與活動。

文化局說明,專案辦公室由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宣誠擔任計畫主持人,目前已就桃園自然生態、地方文史與產業樣態進行系統性踏查與資料盤點,也同步彙整歷屆效益、可合作節慶與空間資源。今(114)年8月上旬,市長張善政率隊參訪「2025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並拜會香川縣廳及福武財團,就策展制度、居民參與與國際合作進行交流,期建立雙向策展與藝術家互訪機制,強化桃園與國際對話。

文化局並預告,「2026桃園地景藝術節」暫訂於明年度6至7月辦理(展期約2個月),正評估以跨區方式擴大展域,包含大園、觀音、新屋等「珍珠海岸線」,結合濕地、藻礁、沙丘等自然生態與石滬、牽罟等人文風貌,透過藝術介入推動地方實踐、國際交流與永續發展。後續也將整合觀旅、交通、環保、農業、青年、客家與海資等局處資源,提升在地參與度並厚植節慶內涵。

就展務內容規劃,文化局指出,將以指標性藝術作品作為視覺焦點與空間節點,整合公共服務、導覽指標與燈光規劃,打造具辨識度的地景藝術廊帶;除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參與,亦將推動社區共創、在地深度文化旅行、多元展演與國際論壇,擴大城市品牌效益。另將強化主視覺系統、出版作品集與導覽手冊,並規劃文創周邊與限定版商品,提升文化經濟量能。

市議員許家睿在質詢中表示,過去藝術節採每年輪辦雖具區域遍歷效果,但策展時間相對緊湊、主題聚焦不足,且兩週展期不利爭取國際團隊與旅客;他肯定文化局成立專案辦公室並改制雙年展的方向,並建議每屆固定出版作品集,累積策展知識與作品故事,提升主視覺辨識度與品牌價值,並媒合藝術家推出限定商品,塑造具有記憶點的城市文化IP。許家睿並以手邊兩件作品模型為例,包含草間彌生於直島的「黃南瓜」及矢延憲司於小豆島的「船猫」,指這類地景作品深受藝術迷喜愛,具高度話題與帶動效應。

在作品保存策略上,許家睿主張應優先現地保存、逐屆累積;對於不易保存的作品,建議經專業評估後,結合文化館舍或閒置空間移置展出,延長作品生命週期並擴大市民接觸面。他也倡議明年推出可販售的「導覽手冊」,不僅列示作品資訊,並整合食宿、交通與周邊景點路線,借鏡日本成功經驗,兼顧服務性與營收性。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