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投書/公寓大廈工作內容與勞動法規適用探討

51564
監控公寓大廈各角落,是保全人員主要工作之一。圖:張家榕提供

文/張家榕
在台灣,公寓大廈的駐衛保全人員肩負著保障住戶安全與維持生活秩序的重要責任,他們的工作範圍廣泛且責任重大。然而,實際上這些保全人員所面臨的勞動條件及相關法規的適用,仍存在不少爭議與挑戰。本文將從駐衛保全的工作內容出發,探討其勞動法規的適用情況。

駐衛保全人員的工作通常採取24小時輪班制,分為日班與夜班兩種。其主要職責包括嚴格管控公寓大廈的出入口,登記訪客資料,並在必要時通知住戶,確保非住戶經過許可後才能進入。此外,對於施工人員、送貨及維修人員,也有相應的登記與管理程序。保全人員還需定期巡邏大樓公共區域,維護環境安寧,防止違規行為及可疑人物逗留。信件與包裹的收發管理也是其工作之一,確保住戶郵件的安全。車輛管理方面,保全負責監督住戶車輛停放,取締違規停車,並在必要時協助交通引導。遇到火災、災害或其他緊急事件時,保全人員需協助疏散住戶並通報相關單位,防止事態擴大。更多時間,他們還負責公共區域的燈光管理及設施巡檢等日常維護工作。這些任務不僅要求保全人員具備高度警覺性與紀律性,也關係到公共安全與住戶權益的保障。

但是,駐衛保全的勞動條件在法律適用上存在不少困難,根據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保全人員屬於「特別工作者」,其工時、休息及加班規定與一般勞工有所不同。雖然此規定允許特定行業彈性工時,但也因此導致保全人員常面臨工時過長、權益受損的問題。實務上,保全多採三班制輪班,雖有最低工時要求,卻常有加班無法合理補休的情況,夜間勤務風險高且身心負擔沉重,勞動環境亟需改善。薪資方面,隨著基本工資調升及人力成本增加,公寓大廈管理費用有限,保全薪資普遍偏低,工作強度與報酬不成正比,導致人員流動率高,工作缺口難以填補,部分保全人員為派遣或臨時聘用,勞動契約不完善,對自身權益認知不足,容易在休假、工時及保險等方面受損,相關法規適用及主管機關監督存在重疊與模糊,造成管理上的盲點,難以全面保障保全人員的勞動權益。

隨著社會對居住安全的重視及勞動環境改善的需求,公寓大廈駐衛保全工作正朝向智能化輔助發展,但這些科技仍無法完全取代保全人員的現場判斷與緊急應變能力。與此同時,相關單位與業界也逐步推動勞動條件的改善,從工時規範、薪資調整到工作安全健康保障,致力於建立更合理的執勤環境,而且強化保全人員的職前及在職訓練,提升危機處理能力與服務品質,亦成為提升住戶信任與滿意度的重要方向。綜上而論,公寓大廈駐衛保全工作涵蓋多項繁複任務,是維護社區安全不可或缺的力量,雖然目前在人力管理與勞動法規適用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亟需政府、學界及產業界共同合作,完善勞動保障制度,提升工作環境與專業素養,確保保全人員能在健康、公正的條件下發揮其維護社區安全的價值。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安全且和諧的居住環境,符合現代公寓大廈管理的期待。

作者:張家榕/台灣物業優化精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本文為作者授權文章,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報立場。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