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國民健康署自今(114)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每2年可接受一次公費糞便潛血檢查。截至9月24日,全國篩檢人數已達138.6萬人,較去(113)年同期增加近3成。研究顯示,定期篩檢可減少34%晚期大腸癌發生率,並降低死亡率達40%。
根據113年死因統計,大腸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3名,死亡人數達7,007人。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呼籲,符合資格且2年內未篩檢者應儘早檢查,早期發現可讓大腸癌存活率高達90%。
擴大補助對象 糞便潛血檢查預防最關鍵
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除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外,定期篩檢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補助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每2年可免費接受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根據癌症登記資料,111年大腸癌新發病例達1萬7,643人,平均每29分47秒就有1人確診,其中88%為50歲以上患者,且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均高於女性。沈靜芬提醒,中高齡及男性族群應特別留意,落實定期篩檢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四步驟完成檢查 陽性結果應及早追蹤
糞便潛血檢查不需禁食或特殊準備。民眾可至「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篩檢地點,持健保卡至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後,依序完成「領管、解便、採便、送回」四步驟即可。
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務必儘速安排大腸鏡檢查。研究顯示,篩檢陽性後6個月內未追蹤者,罹癌風險將增加30%;延後一年以上確診,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高達2.8倍;若完全未追蹤,大腸癌死亡風險更上升64%。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並切除息肉,可有效阻斷癌前病變發展,守護健康。
【延伸閱讀】
40歲以上不可輕忽!腸癌年輕化趨勢 高風險族群有「這些」特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31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