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資訊普及,許多人改吃紫米飯來取代白飯,但醫師蕭捷健表示,紫米飯其實是不利健康的精緻澱粉,其澱粉結構較容易被胃腸吸收,升糖指數較高、容易使血糖波動,不利血糖控制,也不利減重,且容易讓人產生便秘困擾。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其臉書表示,澱粉中的抗性澱粉是人體的胃和小腸無法消化的一種澱粉,有點類似纖維的作用,當抗性澱粉進入大腸,會變成益生菌的營養來源,不僅有助排便,還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減少發炎,有助於維持瘦素分泌和穩定食慾,因此若在減重過程中完全不吃澱粉,也就無法攝取到抗性澱粉,會導致腸道菌群營養不良,進而導致便秘等問題。
他並表示,並非所有的飯都含有抗性澱粉。台灣常見的米包括白米(蓬萊米,梗米),及糯米2種,平常吃的白米是屬於蓬萊米。
研究發現,將米放涼了吃,抗性澱粉的含量從4%增加至14%。然而,屬於糯米的紫米,因其澱粉結構,使其即使放涼後,抗性澱粉比例仍低,亦即無法降低其熱量,也無法幫助大腸中的益生菌。
因此,紫米飯容易使得血糖升高,不利血糖控制,也不利腸道培養好菌叢。蕭捷健表示,選擇超商的御飯糰會比吃紫米飯糰更有助於體重、血糖與腸胃道的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豬肉斷供衝擊大!控肉飯名店「一甲子」:若災情擴大恐歇業
. 不是太累!重症醫揭「7症狀」是腦癌警訊:易怒、恍惚也中
. 人吃到非洲豬瘟的豬肉會怎麼樣?農業部解答!
. 無糖卻更毒!研究揭「它」增加心梗、中風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