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豆腐是台灣街頭常見的經典小吃,以其獨特風味與酥脆口感深受民眾喜愛,不過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別忘了注意營養攝取與潛在健康風險。
國健署說明,臭豆腐由豆類製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與多種必需胺基酸,且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作用可產生少量維生素B12,對素食者而言是難得的補充來源。但同時也須留意兩大健康地雷,一是高油高熱量,多數臭豆腐以高溫油炸方式製作,易吸附大量油脂,若食用過量恐導致熱量攝取超標;二是搭配泡菜與醬料的鈉含量。如50克台式泡菜即含約165毫克鈉,再搭配重口味醬料,容易使整日鈉攝取量超過每日2400毫克的建議值。
國健署建議,想吃得健康又安心,可掌握3大訣竅。改變烹調方式,可選擇蒸或煮的方式,減少油脂攝取;調味天然化,以九層塔、香菜等辛香料提升風味,減少過多鹽分;均衡搭配飲食,適量攝取臭豆腐外,應搭配全穀雜糧、蔬菜與水果類食物,維持營養均衡。臭豆腐雖美味,健康飲食仍是關鍵。聰明選擇、適量享用,才能吃得開心又無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