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桃園報導
國內房價上漲幅度大,對於很多上班族、年輕人來說,買房難度極大,為了照顧真正自住需求的民眾,桃園市政府都發局規劃「可負擔住宅」政策,要提供平價住宅,讓剛性自住者可以在桃園更宜居以及安居樂業。而可負擔宅也有最新進度,桃園市都發局江南志局長接受《好房網》專訪,針對相關法規研擬、價格訂定、可負擔住宅購買模式…等,首次做了更詳細說明。而這項政策,也受到大眾的關注與好評,尤其是在桃園工作、居住的民眾,都很期待可負擔住宅的政策儘快實現。
桃園市政府可負擔住宅的作法,預計將以「開發回饋的方式,要求開發商回饋一定比例的可負擔住宅給市府」,市府會依據全國與桃園整體民眾平均收入、衡量區域市場狀況,去換算大眾較可負擔的住宅價格,並訂定出明確的價位,未來符合資格的民眾能以合理與可負擔價格跟市府買下可負擔住宅,日後若因生涯規劃不住了,則必須賣回給市府,市府再以合理價格賣給其他有需求的民眾。

而對於可負擔住宅須進行的法規研擬、價格訂定、購置門檻、購屋模式…等等,都是民眾很關心的部份。江南志表示,現階段市府正在討論與研議《自治條例》的修訂,會針對可負擔住宅訂出明確辦法,包括怎麼出售、轉手的限制,可負擔宅的賣回與管理,都持續在討論中,我們也與專家學者深入討論,如何避免投機炒作,「不想讓過去合宜住宅炒作的事件再發生」;他說,預計明(115)年《自治條例》修訂將提送市政會議及市議會審議,並研訂「桃園市可負擔住宅出售及管理辦法」,規範審查、點交程序等細節性事項。
江南志說明,年輕族群與上班族非常期待可負擔宅的政策,市府也很重視年輕人與真正自住需求者的意見,我們除了與專家學者討論、進行相關建議蒐集,也會跟桃園市青年事務局、青年諮詢會等單位與會,深入溝通年輕人的想法與看法,持續在許多場合與受眾做交流、交換意見。
江南志指出,可負擔宅政策很重要的部份,希望接續整個社會住宅的需求,社宅屬於偏短中期的居住政策,但長遠來看,中長期的居住需要還是要滿足,這很重要,市府希望照顧更多民眾;另外,可負擔宅讓受薪階級可用更合理的價格買到房子,不過江南志建議,剛出社會以及剛組織家庭的年輕族群或新婚夫婦,可能也不建議立刻就買可負擔宅,畢竟它還是需要一定水平的薪資收入,自身的生活品質還是要顧及,並審慎去評估每月的還款負荷能力。
桃園市政府住宅政策規劃多元,並持續推動社會住宅興辦,除了已完工的14處、啟動中的16處之外,在115年前還會再啟動8處社宅,穩健朝119年提供1萬戶以上社宅的目標前進。江南志表示,桃園市社宅會有一定的量能完成,未來將提供更多量體,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收入還屬一般時,可先申請社宅,先滿足其居住需要,待收入更為穩定,也符合資格,就能去購買可負擔宅。他舉例,可負擔住宅將設定貸款規範,目前桃園區、中壢區近一年以來,新建案(包含車位)每坪成交價已經要40幾萬,而可負擔宅預計單坪價格預計落在20幾萬元,家庭月收入約8萬元以上 ,且能夠支付2至3成頭期款,就可購買桃園可負擔住宅。
至於可負擔住宅優先承購對象,設定為年滿25至未滿45歲、設籍桃園一年以上、並且懷孕或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在購屋模式方面,包括先支付頭期款、零首付、先租後購、半租半購…等,都已納入評估規劃,江南志說,最理想的模式為一般買賣房子付頭期款的方式,比如可負擔宅總價750萬元,市府會與銀行端合作及討論,讓購買的民眾支付頭款100多萬元,每個月繳3萬多元貸款。而不少年輕人或新婚夫妻剛出社會,頭期款不夠,則「先租後購」的方式也可考慮,就是以類似付租金方式,每月繳3萬元,一年共繳納36萬,5年就是繳了180萬,這180萬元就「類似頭期款」,而剩下的房屋金額,就可去向銀行貸款,每月支付來繳清。
江南志說明,為了讓可負擔宅的機制更為盡善盡美,桃園市府持續對於《自治條例》研擬相關法規與條例;另外,民眾住了一段時間若不繼續住了,市府的收購機制以及市府回購的價格、折舊率…等等,都會有信託機制、合約來擬定清楚,回到居住需求的初衷,讓民眾以合理成本「實現居住安心」的願望,我們也想告訴大眾,「都市是能容納所有人的」。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