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1日 星期六
spot_img

口腔癌跨專科「蜂巢式照護」 大幅降低住院天數和疼痛指數

ca84c5ab3930c01415640428a6eada9b l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口腔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當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及放療或化療後,經常會面臨吞嚥障礙、營養不良、口腔感染等術後問題,此外,口腔癌治療後的受損功能可能影響其生活品質及社交參與,柳營奇美醫院推出新的照護模式,幫助病人恢復功能。

「蜂巢式照護」跨專科照護 解決病人照護難題

柳營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張擇民醫師表示,「蜂巢式照護」模式是由不同專業領域專家組成的跨領域團隊一起照顧病人,取代過去單一科別的照護方式。

團隊成員涵蓋口腔顎面外科、整形外科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護理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及個管師,處理術後可能發生的多重問題,包括口腔傷口照護、營養強化、吞嚥復健、肩頸機能訓練及心理社會支持等,以確保從住院到出院期間獲得連續性的整合照護。

b6933f766c70dc56208149762d5f5328

針對高齡、嚴重營養不良或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等高風險個案,團隊會啟動計畫性整合照護,並進行居家訪視,深入了解並協助解決病人在家庭環境中的實際照護難題。

減少住院天數和再次入院機率 病人能居家自我照護

柳營奇美醫院臨床統計,「蜂巢式照護」讓病人即時得到所需的醫療護理、營養、復健及心理支持,減少住院天數至少2至3天,更在出院後14天內再次入院的機率減少到0。

病人術後平均「疼痛指數」滿分十分由2.8降至1.5,幾乎減少一半;「生活困擾程度」更由4.9降至2.5。這代表病人在住院期間即獲得更完整的照護與自我訓練,出院後可穩定生活。

強化口腔癌術前準備和預後 口腔機能健康操改善口腔功能

柳營奇美醫院為了強化病人的術前準備與功能重建,推出「34353口腔機能健康操」。這個健康操包含張口、咀嚼、吞嚥、頸部與清潔等13個簡單動作,於術前即開始訓練,讓病人在術後能更快速有效的恢復功能。改善的範疇包括張口度、舌頭活動度、吞嚥肌肉及脖子肌肉的強化,搭配加強病人的口腔清潔,不只讓病人能更快出院;出院後,病人能自我進食能力也大幅提升。三個月內能達到可安全進食(FOIS≥4分)的比例高達97%。

從醫療、心理支持到生活照護 口腔癌照護需要多專科相互配合

張擇民醫師表示,治療口腔癌除了醫療介入,心理與恢復期疼痛的照護也不可忽視。疼痛及心理壓力改善,不僅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也能降低對止痛藥的需求,讓癌症手術治療不再是可怕的未知,而是邁向康復的起點。

【延伸閱讀】

「這些症狀」恐是口腔癌警訊!    醫籲:2週不癒快去檢查

口腔癌放射線治療後極度口乾難嚥 中醫針灸助癌友重獲飲食之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26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