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李佳慧/台北報導
由六縣市與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合作舉辦的2025「青春遠鄉」地方創生微電影競賽得獎名單1日公布得獎名單。今年共有81件拍攝企劃報名、36部作品進入決選,最終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學生團隊「Cikasuan!」以作品《織加歌》奪下首獎。影片記錄阿美族青年Latang Putal(林詩涵)自都市返鄉花蓮溪口部落,透過傳唱族語歌謠與學習織布技藝,重新找回族群記憶與歸屬感。細膩的影像與真摯的情感,獲評審一致盛讚。
新北市副秘書長張其強指出,「青春還鄉」是全台首創的地方創生微電影競賽,結合新北市與其他5縣市共同推動,已邁入第4屆。四年來不僅讓更多地創團隊被看見,也吸引愈來愈多青年投入拍攝。今年評審團特別增設「特別獎」項目,鼓勵持續關注地方創生的影像團隊,顯示「創生精神」已在Z世代心中深植發芽。

今年共有15部作品脫穎而出。首獎《織加歌》之外,貳獎由元智大學資傳系「以勒小分隊」以《夢在礦脈上》獲得,描繪九份金礦博物館第三代曾譯嫻返鄉延續祖父創館夢想;參獎則由「溫度記影像」團隊的《城・匿》奪得,紀錄中原大學校友活化都市破舊角落、打造人文聚落的過程。
此外,優選獎共5部,包括《回鄉此刻,瑪陵》、《呂阿嬤的粿》、《嘿!踏入烏地》、《水氣未乾》與《回來的香氣》,題材橫跨基隆、桃園、台中與新北,呈現地方創生的多元樣貌。
評審團今年增設3項特別獎,分別為《米苑》(影像表現特別獎)、「白埕紀事」(創生延續特別獎),以及《我在島上拼湊自己》(行動延續特別獎),肯定團隊持續記錄與行動的努力。
校園新秀獎部分,第一名《芋見金山》由台藝大與世新大學合作團隊「藝世流」拍攝,呈現金山青年李昰宗返鄉經營「芋圓王」的故事;第二名《稻浪與咖啡香之間》描繪台東關山阿美族青年的返鄉創業歷程;第三名則由兩部作品並列—《火山裡的泉源返鄉日記》及清大團隊的《羅屋:十年一夢》。

新北市青年局長邱兆梅表示,今年得獎作品中有許多是學生與社會人士合作完成,顯示競賽已成為青年影像創作者與地方創生團隊的重要舞台,激發跨世代合作的能量。她也期待更多青年透過鏡頭與行動,參與台灣地方創生的永續發展。
六縣市夥伴也對成果表示肯定。桃園市青年事務局長侯佳齡指出,本屆有兩個創生團隊與三個學生團隊獲獎,展現多年輔導的成果;新竹縣行政處長周秋堯也為清大作品《羅屋書屋》獲獎感到欣喜;台北市產發局科長呂丘鴻認為,北投泉源農村題材得獎顯示都市仍蘊藏豐富創生潛力;基隆市產發處長蔡馥嚀提到,今年基隆5組參賽並獲優選,地方活力被廣泛看見;台中市影視基金會副執行長王允踰則表示,希望未來藉競賽持續讓外界認識中台灣的人文深度。
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永萍指出,邁入第4年的競賽已逐漸形成品牌特色,今年增設的「創生延續特別獎」與「行動延續特別獎」,旨在鼓勵團隊長期追蹤地方創生的發展,為台灣留下珍貴影像紀錄,也讓更多人理解這些返鄉青年的努力與堅持。
主辦單位表示,競賽結束後將啟動六縣市巡迴影展,11月起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及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開跑,後續將陸續於各地登場,免費播映得獎作品。相關場次資訊可於官方網站及臉書粉專查詢。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