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spot_img

夜間頻做惡夢是警訊?中醫:夜間驚醒與「氣血不足肝氣鬱結」有關

8e7d40de0eb5ab1f7c4868ec02d23b88 l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人以為「睡不好」只是單純失眠,但實際上,不少患者是因為夜間頻繁做惡夢、半夜驚醒後久久無法再入睡,導致精神疲憊、白天倦怠。中醫師林舜穀認為,這類情況不僅是睡眠問題,更涉及心神、肝氣與氣血的調和,因此治療需透過辨證論治,從安神、養血、疏肝等面向著手,達到根本調理。

惡夢頻繁心悸易驚 龍骨牡蠣安神鎮心

對於夜間惡夢頻繁、心煩易驚、伴隨心悸失眠的患者,林舜穀中醫師表示,臨床上常採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進行調理。此方源自《傷寒論》,以「重鎮安神」為核心,龍骨與牡蠣能鎮靜心神、安定中樞神經活動,有助減少惡夢與夜間驚醒的頻率。

柴胡則具有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功效,能舒緩情緒緊繃與焦慮所引起的睡眠不安。若再配合生薑、桂枝等調和營衛的藥材,可幫助患者身心同時放鬆,改善睡眠質量。

臨床上,這類方劑常見於長期焦慮、思慮過多或情緒起伏大者,特別是入睡困難、夢多易醒者,經辨證後往往能獲得良好效果。

大腦過度興奮夜驚抽動 抑肝散可安神止痙

另一類患者,則是夜間容易出現驚嚇、夢中喊叫,甚至肢體不自主抽動或有「不寧腿」現象。林舜穀中醫師指出,這與「肝氣亢盛」或「肝風內動」相關聯,可考慮「抑肝散」調理。

抑肝散原用於治療兒童夜啼、驚悸,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其對大腦退化性疾病或睡眠異常患者具有穩定中樞神經的作用。方中鉤藤可清熱平肝、息風止痙,改善肢體抽動或夜間驚擾;柴胡能疏肝理氣、緩解焦躁不安;當歸與川芎則補血活血,使心神得養、睡眠更深。

這類配方適用於容易情緒激動、白天煩躁易怒、夜間驚醒或有肌肉緊繃者,能幫助大腦平衡興奮與抑制功能,減少夜驚與惡夢。

夜間抽動肢體動作太大 夢中拳腳是重要線索

林舜穀中醫師提醒,患者若懷疑自己有夜驚或惡夢問題,應將觀察重點放在夜間行為與肢體反應上。有時床伴能提供重要線索,例如:睡夢中拳打腳踢、突然驚呼、或是夜間小腿出現緊繃與爬行感、需起身走動等現象。這些都可能與「不寧腿症候群」或「肝風內動」有關。

此時,醫師在辨證時可評估是否需加入平肝息風、安神鎮驚的藥材,如鉤藤、珍珠母或合歡皮等,以減輕夜間神經性興奮、改善睡眠深度。若症狀持續或合併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應進一步檢查排除睡眠呼吸中止症或神經系統疾病。

素食者或礦物藥禁忌者 可選擇替代調理方案

部分患者因宗教信仰或體質關係,不願使用含礦物成分的藥材,如龍骨、牡蠣等。臨床上可改以「抑肝散」或含鉤藤、酸棗仁、合歡皮的安神方為主,也能達到穩定情緒、減少惡夢的效果。

林舜穀中醫師指出,重點不在於單一藥材,而是辨證施治的思維:若屬「肝氣鬱結、心神不寧」型,應以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為主;若屬「氣血不足、心神失養」型,則宜養血補氣、調和營衛。適當搭配生活調整,例如避免臨睡前使用3C產品、減少咖啡因攝取、練習深呼吸或靜坐放鬆,皆能輔助藥物發揮作用。

惡夢頻繁是訊號 安神養心從根本調整

夜間惡夢不只是睡眠障礙,更是身心失衡的警訊。中醫強調「心安則眠寧」,透過辨證找出根源,無論是疏肝解鬱、養血安神或平肝息風,皆能讓患者重拾安穩睡眠。

若惡夢持續一週以上、影響白天精神或情緒,林舜穀中醫師建議盡快尋求醫師專業診治,配合生活作息調整與放鬆訓練。從安神、養心、調氣入手,不僅能改善惡夢與夜驚,也有助於情緒穩定與整體睡眠品質的恢復。

【延伸閱讀】

睡不著怎麼辦?營養師:失眠型態多樣 補充「這些」營養素才有效

失眠怎麼辦?台灣一年消耗逾11億顆安眠藥!醫曝解方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66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