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台中地區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扶養四個孩子,且為唇顎裂孩子的手術奔波焦慮;另一位大里寶寶於產檢即發現唇顎裂,現在兩者都由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整形外科盧亭辰醫師帶領的顱顏團隊提早介入,單親媽媽不用再長途奔波、大里寶寶出生後也立即安排評估與手術,讓家屬感受到從婦產科產檢到整形外科手術的一條龍式照護。
唇顎裂治療是長期路程 多專科共同介入讓病人受完整照護
盧亭辰醫師表示,唇顎裂手術的挑戰極高,年紀小的病人需要小兒麻醉團隊嚴密規劃,術後照護也必須完整落實。盧亭辰醫師指出,唇顎裂治療不是單次手術,而是一條長期「成長路徑」。結合婦產科、整形外科、矯正牙科、小兒科、麻醉科與護理團隊,從產前到成年提供階段性治療,以確保完整照護。
治療應依醫師建議分階段完成 一條龍醫療讓病人順利銜接
盧亭辰醫師提醒家長,唇顎裂應提早治療、定期回診,依照醫師建議分階段完成,並注意語言發展與口腔清潔,降低併發症風險,而且心理支持同樣重要,陪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1、產前與新生兒期:透過產檢超音波,多數唇顎裂可在孕期早期被偵測出。其中,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進一步判斷胎兒唇顎裂的型態與嚴重程度,以及早與顱顏團隊討論治療計畫。新生兒出生後,顱顏及小兒科團隊會立即訪視,必要時,矯正牙科也會介入進行鼻牙槽塑型,確保後續治療順利銜接。
2、嬰兒期(3–12個月):3–5個月進行唇裂修補,9–12個月完成顎裂修補,恢復口腔並利於語言發展。
3、幼兒期至學齡前(1–6歲):持續關注中耳、牙齒與語言,若鼻音過重或發音困難,必要時進行語音矯正手術。
4、學齡期(6–12歲):9–11歲進行齒槽骨修補與第一階段矯正,並給予心理支持,幫助融入校園。
5、青少年期(12–18歲):完成第二階段矯正,必要時進行正顎、鼻整形或唇部修正手術,改善咬合與外觀。
6、成年期:多數患者已完成主要治療,僅需追蹤或細部調整。
持續拓展顱顏相關醫療 病人可就近就醫省時省力
整形外科楊佳叡主任強調,未來將持續拓展顱顏相關醫療,包含:完整的唇顎裂治療流程(唇裂、顎裂、齒槽修補、正顎手術);顱顏畸形及顱顏部美容整形手術(削骨、下巴整形、鼻整形、額頭美化、天鵝頸手術);多專科跨領域合作,涵蓋小兒科、牙科、語言治療與心理支持。
盧亭辰醫師說,最大的目標就是讓中部的孩子不用再舟車勞頓北上,也能在家鄉接受同樣水準的治療。
【延伸閱讀】
台灣回報疫苗捐贈! 「國際唇顎裂研修醫師訓練計畫」協助六國醫師來台研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09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