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議員楊朝偉於今(10)日在市政總質詢中,針對近期台中市爆發非洲豬瘟疫情,深入探討防疫補償、獸醫人力與廚餘處理等多項制度性問題。他強調,防疫體系的每一環都攸關產業安全與公共衛生,呼籲市府應主動檢討相關措施,建立更完善的防疫及廚餘管理機制。

楊朝偉指出,台中養豬場豬隻感染非洲豬瘟的事件,反映出邊境管制與地方防疫監測的漏洞。防疫人員曾於該場發現異常死亡個案,但因飼主拒絕採檢,導致疫情擴散。豬農拒檢的根源在於「撲殺補償標準」設計不當,擔心若被懷疑感染將面臨全場撲殺卻得不到合理補償。
楊朝偉建議,桃園市應建議中央修正補償制度,將所有豬隻一律比照「基礎評價額」補償;若中央尚未修正,市府亦可自訂加碼補償機制,補足差額以保障農民權益,避免疫情擴散。
在獸醫人力部分,楊朝偉提到,台中案例中多數畜牧場雖依法與特約獸醫師簽約,但實際疫情發生時獸醫往往無法即時到場。根據媒體統計,全台每位獸醫平均需照顧達33.7萬頭經濟動物,量能嚴重不足。他質疑桃園若發生大規模疫情,獸醫能否即時應變,並呼籲市府增聘公費獸醫師、劃定責任區,確保疫情通報後能立即進場處置。
針對非洲豬瘟衍生的廚餘問題,楊朝偉指出,中央自10月22日起全面禁止廚餘餵豬,雲林、宜蘭等縣也陸續宣告永久禁止。建議市府研擬長期廚餘減量方案,並可比照台中模式,分階段補助家戶購置廚餘機,以源頭減量減輕清運壓力。
市長張善政回應,桃園市與雲林不同,桃園以黑毛猪為主,過去習慣用廚餘餵養,飼料要達到與廚餘一樣的效果,飼料成份勢必要調整,配合中央禁用廚餘政策,希望廚餘使用能有安全管道,未來如果恢復使用廚餘,安全機制必須作更好的設計。
環保局長顏己喨表示,家戶廚餘部分,桃園市全國唯一的生質能中心,較其他縣市有優勢,目前就可以處理家戶產生的廚餘,家戶廚餘機經過評估,效益並非很好,除了耗電,處理的量也有限度,骨頭及較硬的物質都無法處理,但可以評估大型集中式餐飲或大賣場餐飲,未來可以集中廚餘處理。
此外,楊朝偉特別點出「校園廚餘」問題的嚴重性。他指出,桃園市約有26.6萬名學生參與校園午餐,每日約產生近40公噸廚餘。中央廚房及團膳學校因份量固定、缺乏彈性,廚餘量更為驚人。隨著廚餘餵豬管道中斷,許多學校面臨存放空間不足、缺乏設備與清運不及的困境。
教育局長劉仲成回應,目前學校與廠商皆訂有契約,廠商必須定期清運,同時學校每一天都有備料,數量只要夠就好,而且班上都會請老師要求小朋友將菜吃光,盡可能把廚餘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