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我國《都更條例》上路至今已超過20年,內政部國土署統計,全國目前整合中、報核及已核定(已完工、施工中、未動工)的案件大約近兩千件,為擴大都更能量,中央政府鼓勵民眾自主都更,盼加快民間都更速度,並會有政策支持。國土署署長吳欣修接受《好房網》專訪表示,支持民間自主都更部分,相關部會都持續研議與溝通中,在社區自主都更重建的財政協助上,包括金管會、財政部、央行都表達支持態度,並會擬訂相關法規,讓都更專案管理機構在社區都更過程中,從旁予以協助,政府「希望大大突破自主都更」的困境。
台北市的都更案件占最大宗,雖然政府大力推動都更危老,也讓這幾年都更的量能有明顯提升,但還能更好。吳欣修說明,以台北市為例,多年來已核定的都更案件中,實際執行完成約400件,不乏有些是在核定後「就沒繼續動」,這類案子主要是當年較缺乏專業、建商整合時間也很久,「利潤實現的時間太久」,建商就不想動了,如此一來,對地主並不公平。

吳欣修表示,社區要進行自主都更,除了整合與都市更新、法規相關專業外,還有銀行支持的問題 ,過去社區更新會要拿到財務資源較難,金融支持較薄弱。
因此在制度面上,如何務實去解決自主都更的困境很重要。吳欣修指出,我們跨部會都持續在研議相關政策與作法,並與央行深入討論過,讓社區更新會的貸款融資「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錯開」,幫助社區更新會可以更容易申請貸款,政府在相關財政協助上,央行、財政部、金管會都表達支持。
此外,民間都更過程中,民眾往往對建商較不信任,自主都更的社區民眾也缺乏相關專業以及經驗,吳欣修說明,對於這部分,我們也正研擬相關政策,民眾自主都更除了前期同意參與意願整合外,還需要評估、規劃設計、權利變換估價、金融協助、工程發包、營建管理及地政登記等工作,需要都更專案管理機構來協調統籌,讓決策權回歸地主並協助落實計畫執行,在籌措資金方面,專管理公司可協助地主財務規劃、提出融資計畫及媒合融資銀行;國土署正在研訂統籌專業機構相關法規,明確規範相關資格條件、業務內容及監督管理方式,以提升民眾的權益保障與信賴度。
而在中央都市更新基金協助信用保證的規劃方面,吳欣修指出,我們也正在檢討修正中央都市更新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提供自主都更信用保證財源,並研議中央都市更新基金提供自主都更信用保證機制,如民眾向銀行融資有擔保不足的狀況時,可協助其取得銀行融資,籌措所需資金,促成自主更新案順利推動。另外也請金管會協助規劃都市更新專案融資信託的不動產產權及資金收付安全管理機制,協助銀行確保債權及執行都市更新案的風險控管方案,監控興建資金確實支應各項共同負擔費用,以利於都更案如質如期完成。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