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口腔健康與心血管有關!勤刷牙預防心肌梗塞、糖尿病

 

刷牙不只防蛀牙!研究發現,口腔細菌恐入侵血管、誘發發炎,提高心肌梗塞風險。(示意圖/PIXABAY)
刷牙不只防蛀牙!研究發現,口腔細菌恐入侵血管、誘發發炎,提高心肌梗塞風險。(示意圖/PIXABAY)

刷牙不只是清潔口腔,還能護心、穩血糖。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到,研究發現,65%的動脈斑塊樣本含有細菌DNA,其中42%來自口腔鏈球菌,牙周出血或發炎時,這些細菌會趁機潛入血液,黏附在血管內壁上,並釋放發炎分子,增加心肌梗塞、糖尿病的風險。

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過去常將心臟病歸咎於膽固醇與生活習慣,卻忽略細菌在牙齒的角色。芬蘭坦佩雷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超過200份動脈斑塊樣本,發現65%的斑塊中檢測到細菌DNA,其中42%來自口腔鏈球菌,這些細菌平時待在牙齦縫裡,一旦牙周出血或發炎,便趁機潛入血液,黏附在血管內壁。

黃軒提到,這些細菌還會形成「生物膜」,不易被免疫系統察覺,慢慢釋放發炎分子,侵蝕血管壁。當壓力、感冒、免疫力下降時,它們就會「甦醒」引爆局部發炎,使動脈斑塊破裂、血栓生成,造成心肌梗塞。研究更指出,這些細菌會啟動TLR2受體信號通路,誘發免疫過度反應,是動脈硬化惡化的重要推手。

黃軒提醒,多項觀察研究指出,刷牙頻率過低(每天1次或更少)與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有關。日本一項超過7萬人的研究顯示,不常刷牙的人腦中風的風險增22%,若是冠心病患者又不愛刷牙,其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70%,多項大型研究也顯示,每天刷牙三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降低,下降幅度約10至15%。

另外,南韓2023年發表於《Diabetes Care》的全國性世代研究顯示,刷牙頻率提升,可減少口腔鏈球菌等致病菌進入血流,降低動脈斑塊細菌DNA檢出率,減緩發炎反應,該機制在年輕族群效果更顯著。整體而言,口腔衛生習慣的改善對糖尿病預防,在不同年齡層都有益處,但年齡越輕,效果越明顯。

而刷牙頻率與糖尿病間的連結,可能源於全身慢性炎症,口腔細菌會進入血液,影響胰島素敏感性、促進發炎激素上升,使血糖代謝失衡。總言之,每天刷牙3次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顯著降低, 若是51歲以下的人,糖尿病風險降14%,52歲以上的糖尿病風險降7%。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小一男童「生殖器變大」!不是性早熟 檢查驚「腦長腫瘤」
流浪貓每晚現身陪散步!大雨夜仍準時赴約 她見感動一幕秒收編
吃芬普尼毒雞蛋恐傷肝、腎?醫揭密:「3類人」是高危險群
10年口臭被妻嫌!人夫突心臟痛住院 檢查驚「牙周細菌跑進去」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