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口腔衛生不可輕忽 勤刷牙也能守護「心臟」

 

研究指出,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口腔內的細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研究指出,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口腔內的細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許多人都認為,心臟病的主要元兇是油、膽固醇、壓力,但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可能是因為你沒好好刷牙」,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在2025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的最新研究說明,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細菌。

楊智鈞昨(11)日在臉書粉專「楊智鈞醫師-俠骨禪心・血管職人」中引用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在2025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的最新研究,研究中分析了121名猝死患者的冠狀動脈斑塊,和96名手術患者的內膜切除術樣本。結果發現,有65%含有細菌DNA,其中約42%來自我們每天都接觸的口腔綠色鏈球菌。

楊智鈞指出,這些細菌平時安靜地待在牙齦裡,但一旦進入血液,就會在血管壁上建立一層像膠膜一樣的保護層,稱為「生物膜(biofilm)」,它們不會讓你立刻生病,而是潛伏多年,慢慢釋放炎症分子、削弱血管壁。當壓力太大、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細菌會甦醒引發局部炎症,讓動脈斑塊破裂、血栓生成,那一刻就是心肌梗塞的瞬間。

楊智鈞說,研究主導者Petri Karhunen教授曾說過,「我們長期將心臟病視為生活型態與膽固醇問題,但忽略了感染與免疫反應的角色。這項發現讓我們重新審視心血管疾病的根源」。

楊智鈞強調,預防心臟病不僅是控制油、鹽、糖,更要管理你的口腔細菌與慢性發炎。因為有時候,引爆心臟病的導火線,就藏在你每天刷牙三分鐘的那個瞬間,「刷牙」不只是保護牙齒,也是在守護你的心臟。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疫苗接種前後別亂吃!營養師列「3食物」打完針不要碰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76歲「硬朗老翁」手術後突倒下!醫列「5警訊」示警:身體早透支
被自己學生詐騙!不敗教主陳重銘認「犯1錯誤」40萬飛了:太相信人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