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辦理「114年全國中途輟學學生預防及復學輔導工作表揚」,肯定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中輟生輔導的努力與成果。桃園市政府以跨局處合作與多元輔導機制,展現「學而不輟、輔而有成」的教育精神,今(114)年多所學校及行政單位榮獲績優單位殊榮,包括山腳國中、大成國中、楊梅國中秀才分校、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及愛鄰舍學園等單位,教育人員追蹤輔導中輟有成,楊梅國中秀才分校主任李加靈及輔諮中心專輔人員鄭紓彤榮獲績優人員殊榮。

教育局表示,桃園市推動中輟追蹤輔導工作以「關懷不放棄、陪伴不間斷」為核心,透過教育、警政與社政等多方協作,輔導個案的過程中難免挫折,但每一位迷惘學生,重新回到學校找尋生涯發展的道路,是對每個付出心力的網絡單位最大的肯定。
就讀楊梅國中秀才分校的小海因家庭照顧不足,曾多次曠課遊蕩街頭。八年級轉介至秀才分校後,在導師與輔導室的協力陪伴下,透過學習吉他與籃球重拾自信。為鼓勵小海同時參與球隊與樂團,特別約定「球賽要上場、表演不缺席」的默契,自此小海在球場上揮汗、在舞台上發光,從叛逆青少年轉變為堅持的選手與表演者。9年級時,更是勇敢報考體育班並成功錄取。畢業照上成熟自信的笑容,象徵著一段迷途少年的成長蛻變。
就讀楊光國中小的學生小柏因家庭因素長期繭居,家庭成員對學校與外界高度不信任,使輔導介入過程中困難重重。專輔老師努力不懈地選擇以陪伴代替施壓,不談復學只談生活。透過桌遊、談話與緩慢地建立信任,小柏開始開口表達自己,也誠實說出「我害怕」與「我再想想」。他以自己的步調回應世界,學習在人際與情緒中找到平衡。這段輔導歷程不靠強勢介入,而是靠時間與理解,讓一位沉默的少年重啟與外界的連結。暖心相伴的專輔老師說,「輔導不是催他飛,而是陪他等風來。」
就讀山腳國中的小庭,因家境困頓、家庭經濟減少等諸多生活壓力下讓他一度逃避上學,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自傷行為。輔導老師以美容美髮課程為起點,幫助他發掘興趣與天賦,並以技藝課程建立自信。從一開始的逃避到能積極準備特招,小庭不僅改善作息,還懂得理財與規劃未來,最終錄取高職建教合作班。他用行動證明,「當有人願意相信我,我也能相信自己。」
每個中輟復學的孩子背後,都有學校師長與輔導人員的堅持與溫暖。桃園市教育局將持續強化跨局處合作,完善中輟預防與復學,讓更多孩子在陪伴中找回方向,在教育中看見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