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彰化驗出雞蛋內芬普尼超標,政府單位緊急下架問題雞蛋。不過卻有部分雞蛋早就流入市面,甚至已被民眾吃下肚,此消息一出,引發軒然大波。雖然專家學者已明確指出,即便誤食毒雞蛋,也因劑量輕微,並不會對人體造成急性的危害。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在這種「已把毒素吃下肚,被迫中獎」的窘況、或「購入未出事的產品,卻可能還會遇上食安漏洞」的雙重夾擊下,消費者該如何重拾對商品的信心、平復內心情緒並吃得安心健康?桃園張老師教大家調整思維,從恐慌到吃得安心健康。
桃園張老師表示,面對食安風暴,容易使消費者產生強烈的焦慮感。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是人們對尚未發生、面對可能潛在威脅時所產生的負向的感受。適當的焦慮,可以幫助人們預防或規避風險;但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心理與生理承受額外的負擔。若長期難以放鬆,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品質時,應正視這份不舒服的感受,並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回復到較理性的狀態。
桃園張老師進一步提到,為了重拾對商品的信心、平復內心情緒並吃得安心健康,建議大家可以採續以下幾個策略。首先,可持續選擇選擇有良好溯源機制、符合檢驗標準的商品;食安事件發生時,可選擇性閱讀官方或權威機構提供的相關資訊,避免被不實資訊跟恐慌淹沒;若真的因此受到實質損害,應積極捍衛自身權益;最後,若情緒需要出口,可接納焦慮的存在,並嘗試正向思考及轉念。
桃園張老師表示,雖然人們可能無法做到「滴水不漏」,但事前多一份注意,絕對比事後補救更能讓人心安。提醒民眾,如果發現這份焦慮不安的情緒難以平復,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與自我調節能力時,尋求專業協助是絕對必要的。張老師基金會長期關注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並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服務。可撥打1980輔導專線,中壢中心代碼21(中華電信用戶免付費),由專業義務張老師傾聽心聲,陪伴民眾度過每一個需要支持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