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會今(20)日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將影響全國地方政府財政量能與區域發展。桃園市政府表示,無論是立法院版本或行政院版本,最重要的是制度必須公平透明,並能反映各地真實財政需求。
桃市府指出,桃園近年人口快速成長,是全國人口成長最快、建設需求最大、財政基期最低的城市,也是最後改制為直轄市者。然而在人口不斷增加的建設期,教育、社福、托育、醫療、交通與公共設施需求同時上升,地方財政壓力特別沉重。若分配公式無法反映這些結構性支出,桃園的財政壓力將持續累積。
市府強調,制度是否公平,關鍵在於「試算是否透明」。目前院版只說明中央對地方的補助,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3項合計不低於114年,預計整體挹注地方經費為1兆2002億元,分配公式為優先彌補基本財政收支差短等機制,但迄今仍未公布各縣市完整試算資料,地方無法掌握實際增減與指標影響,也無從判斷分配結果是否合理。桃市府呼籲財政部儘速公開試算結果,讓社會清楚檢視制度效果,確保修法建立在資訊對等的基礎上。
桃市府也提到,院版分配公式既強調必須納入足以反映城市發展差異的指標,則如桃園人口成長所帶來的邊際支出壓力以及工業城市貢獻皆應一併考量。尤其在院版規劃財劃法的水平分配指標中,已納入「農林漁牧產值」來反映部分縣市的經濟特性,同樣地,工業產值作為多數直轄市及工業大縣市的主要經濟結構,也應獲得同等重視納分配指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