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在去年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銀行限貸以來,今(2025)年房市正式進入急凍期,甚至被形容是在海嘯中「急速下墜」,即使新青安已被排除於《銀行法》第72-2條30%上限之外,但市場仍因政策更迭而亂糟糟,富比士網路科技20日最新統計,在房市政策管控之下,出現的房市諸多亂象。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三季全國買賣移轉棟數194,976棟,較去年同期減少28.1%,創下2017年以來新低;另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1~8月房地合一稅只達345億元,年減21%,出現了財政缺口與產業蕭條的情況。
去年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銀行限貸以來,市場仍因政策更迭而亂糟糟,相關稅收也大減,出現財政缺口與產業蕭條情況。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富比士網路科技執行長陳高超表示,在央行打炒房、房貸緊縮之後,許多購屋人在政策「溯及既往」追殺之下,出現換約、甚至違約的多個亂象;另外,雙北市以外的縣市,過去4千萬元以下房屋,因房價上漲、超過4千萬,反而被列入高價住宅。
談到房市管制下的市場亂象,陳高超說,像是限貸令排除「已購屋者」,事實上實務卻相反,有已簽約者被告知申貸不到款項,反而被要求補足現金。而已有第一屋者、雖然簽切結可延長18個月,但房市急凍賣不出,第二戶限縮貸款反而要補足現金。
此外,過去雙北市以外縣市的4千萬元以下房屋,因房價上漲超過4千萬,反而被列入高價住宅而被限縮房貸。而根據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不可歸責於雙方致貸款不足差額在30%以內者,買方得以分期清償,差額超過30%者,買賣雙方可解除契約,且賣方不得收取違約金,但實際上購屋人仍弱勢,引發諸多糾紛。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新成屋完工大增,未來幾年也將持續有大量新屋完工將交屋,面對大量交屋潮,但又面臨房貸緊縮,消費者權益誰把關?陳高超指出,面對有建商倒閉的現象,購屋人又該如何自保?購屋民眾權益何在?另外,央行將都更危老貸款計入不動產集中度額度管控,所以水龍頭實際上並沒有大開。
房市亂象隨著限貸糾紛而四起,陳高超說,一向有經濟火車頭工業之稱的房地產稅收,也大幅銳減;財政部統計2024年全國房地產為首的地價稅、土增稅、房屋稅、房地合一稅、契稅,總計高達4,009億元,不僅凌駕股市證券交易稅,更佔整個中央政府總稅收3兆7 ,619億元的10.65%。
陳高超表示,但今年1~8月房地合一稅卻僅有345億元,年減幅度高達21%,顯示限貸令不僅造成市場交易紊亂,更讓約10萬家房地產上下游產業的景氣大蕭條。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