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中風找不到原因? 醫揭「開放性卵圓孔」是隱形兇手

e40df97832a1598b30405289dcff2474 l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42歲邵小姐去年突發左側麻木無力,經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所幸治療後恢復。然而即使抽血、做超音波、核磁共振、長時間心電圖及罕病檢測等檢查仍找不出病因,被歸類為不明原因的「隱源性腦中風」。另一個案例,是61歲張先生,去年半夜如廁時突發左側癱軟、口齒不清,轉至臺中榮總經動脈取栓術治療,後續檢查同樣被診斷為開放性卵圓孔造成腦中風。

中風有1/4找不到原因 開放性卵圓孔是中風的隱藏因素 

腦中風是成人失能主因,然而,當排除心房顫動、血管粥狀硬化及血液疾病等常見原因後,仍有近3成患者被歸類為隱源性腦中風,當中有可能是「開放性卵圓孔」導致的中風。

臺中榮總神經內科醫師王其聖說明,卵圓孔是胎兒心臟左右心房間的天然開口,出生後大多逐漸自然閉合,但成人約每4人就有1人未閉合。在特定情況下,靜脈中的血栓可能經卵圓孔進入動脈,送往腦部引發中風;或特殊結構的卵圓孔可能造成局部血栓形成。

王其聖醫師進一步補充,隱源性腦中風中,高達30%至50%的病人經檢查發現有開放性卵圓孔,這可能是造成中風的重要因子之一。

微小氣泡測試偵測卵圓孔 可用心導管關閉降低中風機會

目前國際上針對60歲以下的卵圓孔相關腦中風有治療指引;不過對於60歲以上、合併開放性卵圓孔的中風患者,過去缺乏關閉術的有效實證和一致性的治療建議,臨床多採吃藥保守治療。

不過,近來臺中榮總使用經顱超音波加上「微小氣泡測試」偵測卵圓孔,如果發現有開放性卵圓孔,可利用心導管執行卵圓孔關閉術、不用開刀。在臺中榮總相關的研究分析發現,不論年齡,對於開放性卵圓孔導致腦中風的病人,使用心導管卵圓孔關閉術可大幅降低再中風風險,而且沒有重大併發症,效果也優於藥物。

該研究已刊登在《European Stroke Journal》中,證明即使60歲以上患者也能安心接受手術,為中風治療帶來新希望。

【延伸閱讀】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吸菸列「腦中風」重大危險因子!醫籲無論菸齡長短 立即戒除仍有助預防

【遠離腦中風生活指南】「微笑、舉手、說你好」 腦中風治療不能等,從控制血壓開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174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