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沒住過新房才想買?」他不解年輕人買房心態 網:跟換手機一樣

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喜新厭舊是人性,而年輕人買房也大都偏向全新的物件?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探討「為什麼年輕人買房偏向新小房」的現象。他指出,儘管舊房坪數大、地段近,但選擇新房的年輕族群仍因「預售簡單易處理」而傾向購買。
 
原PO指出,預售屋在交屋前可以租住,也能分期支付頭期款,驗屋程序完善,裝潢流程透明;相較之下,買舊房往往需經歷房仲、設計師與施工包商,各項安排倚賴運氣,若遇到問題便十分棘手。
 
網友指出,儘管舊房坪數大、地段近,但選擇新房的年輕族群仍因「預售簡單易處理」而傾向購買。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近期預售屋盛況空前,部分區域出現排隊搶房現象。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不過,他認為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網路上有開箱影片、裝潢案例、社區環境分享,甚至有AI能幫忙分析優缺點。理論上年輕人應該可以靠這些工具來判斷買新房或舊房的好壞,不需要真的「先住過」才知道值不值得買。因此提出「因為沒住過新房,所以想買新房」這個理由有點站不住腳,懷疑這樣的購屋趨勢是不是合理。
 
貼文曝光後,多數網友留言支持原PO的提問,並提出各式見解,像是「多數年輕人沒住過新房,當然對新屋有幻想」,反映初次想嘗試新住宅的想法;也有人以手機換新速度譬喻,「年輕人手機不都用新的還常換?」強調偏好新鮮事物的普遍性。
 
還有人指出資金壓力是主因之一,「缺現金,預售頭期慢慢付,空屋還不一定要裝潢」;支持預售屋簡便性與省事的聲音不少,「買新不裝潢,比買老舊搞裝潢簡單省事多了」。
 
也有不少批評老公寓生活品質與公共衛生等問題,如「老公寓居民素質普遍爛,亂髒髒的」,以及關於公共安全與耐震性的疑慮,「安全啦,住老房就危險啊、電線老舊,每一個都是火災因子」。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曾指出,現今中大坪數中古屋,總價已經是自備款動輒2、3成,金額來到數百萬元,甚至千萬元都有可能,預算非常可觀,反觀小宅預售屋在未交屋的前兩三年,自備款可能只要一百萬元,成為長輩們資助子女買房可提供的額度,此外某些預售屋有低首付方案,提供籌備款項、累積資產的時間,相對更受年輕人歡迎。
 
他也提到,新屋裝潢不乏建商附帶,而且設備更新穎,反觀中古屋可能需要整修,內部物件與屋況也會折舊,花費的成本不見得低,倘若屋齡太舊貨貸款條件受限,市場吸引力也可能不如新房子,因此有能力買新屋成為常態選項。
 
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則曾表示,小宅化已是一條不可逆的不歸路,但這一市場大趨勢並非單一高房價因素所造成,而是很複雜的社會及市場現象所形塑出來的。
 
張欣民指出,小宅化的促成包含「房價高漲,縮小購屋面積因應」、「家庭結構越來越小」、「年輕人不婚不生」、「兩代不同堂時代來臨」、「離婚率居高不下」、「都會化租屋需求強」、「高齡化社會換無障礙小宅之需求」等因素。也就是說,高房價顯然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即使真的有一天房價做了一些修正,小宅化的市場現象恐難以改變。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