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網路購物日益普及,於網路上交易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統計,網路購物詐騙,占22.4%居首。刑事局提醒「網路購物詐騙」持續為高發案件類型,歹徒常透過社群平台、拍賣網站或不明購物網站刊登低價商品誘使下單,之後再以加收運費、補差額或系統錯誤為由要求多次付款,甚至收款後立即失聯,讓民眾血本無歸。

刑事警察局說明,北部一位吳姓女子日前於社群平台Threads上看到帳號「bkt6o1olfjjf9c」PO販賣iPhone貼文,內容為「17剛上市老北鼻就給我買,太愛了,自己用的16promax,便宜賣,現在賣4500,還有9成新」,便私訊對方IG暱稱「王妮妮」之帳號,詢問對方是否有iPhone16手機,對方便提供賣貨便網址,吳女便點擊該賣貨便聯絡客服,隨即跳出假的7-ELEVEN賣貨便LINE,對方稱吳女無實名制,假客服要求她填寫基本資料,對方便提供專員LINE,而該專員又稱實名制系統維護更新,吳女依照對方指示實名制註冊需「帳戶驗證」為由,指示吳女將名下銀行資金,分別匯入指定帳戶,並聲稱驗證完畢後即會返還,最終吳女共匯款逾10萬餘元後,卻遲遲未見退款,始驚覺受騙。
刑事局指出,「網路購物詐騙」手法常與偽造客服網頁或交易平台搭配,這些連結域名極度仿冒官方網站,一般人難以察覺異常。此外,詐騙集團會透過話術使被害人誤認帳戶或金流必須驗證,再以LINE語音或假客服指引,誘騙被害人分次轉帳;另正常之金融身分驗證多以簡訊OTP方式,且僅會以1元授權驗證,若有要求匯出大筆金額進行所謂「帳戶驗證」、「開通金流」、「綁定帳號」及騙稱請提供OTP密碼等操作,均屬常見詐騙話術。刑事警察局呼籲,於網路販賣商品時應慎防聽從對方指示的私下交易行為,勿點選陌生人傳送的連結,另若有「遇到先付款再出貨或對方急促催促匯款」的特徵就是詐騙,如交易過程感到可疑,應立即切斷與對方之連線,並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以保護個人財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