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急性主動脈剝離風險高 「免縫合手術」成為救命新利器

129a5c3155ec174f9a818ed21bf33bee l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主動脈是人體最大血管,負責全身血液輸送,一旦發生剝離,血液會衝入血管壁間隙,造成撕裂與阻塞,嚴重時恐在短時間內致命。尤其是「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存活率取決於能否即時完成手術。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鄭伊佐醫師指出,傳統手術需長時間縫合,常耗時 8 至 12 小時,且伴隨大量出血風險,對病人與醫療團隊都是嚴峻挑戰。而「免縫合」手術改變了困境。

三步驟完成修補 降低中風與再剝離風險

鄭伊佐醫師說明,免縫合手術流程可分三步驟:

第一,利用「血管環接合器」連接人工血管與剝離主動脈,省去縫線,顯著縮短手術時間並減少出血。

第二,重建腦部供血。醫療團隊透過影像導引,將支架精準放入正確血管,避免誤入錯誤血流通道,確保腦部血流不中斷,大幅降低術後中風風險。

第三,透過血管內支架連接人工血管與主動脈,加強血管壁結構,避免再次剝離。

病人案例見證 新術式提升存活希望

一名 50 多歲男性突發劇烈胸痛送醫,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由於病況危急,醫療團隊立即啟動免縫合手術。透過血管接合器與血管內支架快速完成修補,手術時間大幅縮短,術後患者僅在加護病房短暫觀察,便逐步恢復下床行走,後續追蹤未見神經學後遺症。

鄭伊佐醫師表示,這樣的臨床成果顯示,免縫合術式能有效降低手術時間與出血風險,對病人存活率與生活品質都有正向幫助。

臨床追蹤良好 研究成果獲國際肯定

自 2022 年以來,團隊已完成 35 例手術,成功率達 100%,平均手術時間僅約 6 小時,為傳統手術的一半。術後病人皆無癱瘓,腦部及手臂血流暢通,也未發生支架堵塞。追蹤顯示,大動脈壁呈現良好修復,降低長期併發症風險。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會議,並榮獲亞洲血管外科年會主動脈組論文首獎。

民眾警覺症狀 及早送醫爭取黃金時間

鄭伊佐醫師提醒,若突然出現胸痛、背痛、冒冷汗等症狀,應立即送醫。急性主動脈剝離分秒必爭,正確診斷與手術時效,往往是決定生命能否延續的關鍵。

【延伸閱讀】

急診主動脈剝離病例多!部桃醫建立專業醫療團隊 加強區域聯防迎戰

主動脈剝離者都有「1情況」! 35歲以上比率高達52.5%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245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