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整形外科日前成功治療一名61歲糖尿病男性患者,該名患者因右足嚴重細菌感染導致廣泛壞死性筋膜炎,足踝與小腿出現大範圍皮膚缺損與多條肌腱外露,病情一度嚴重,甚至面臨截肢風險。醫療團隊採取「交替式負壓抽吸結合傷口浸泡療法」,在有效控制感染後,成功以植皮手術修補,逐步促進傷口癒合,讓患者提前進入復健階段,展現新技術在臨床治療上的突破。
整形外科主任鄭泰如表示,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嚴重感染,細菌沿著筋膜層迅速擴散,可能造成大面積組織壞死,甚至引發敗血症與器官衰竭,死亡率極高。傳統治療通常需多次手術清創與長期住院,對病人造成極大負擔。因此,團隊引入交替式負壓抽吸與浸泡療法,藉由沖洗液在傷口停留作用,軟化壞死組織與滲出物,再以負壓抽吸帶出感染物質,並維持傷口濕潤環境,加速新生組織生長。
鄭泰如指出,這項方法不僅能縮短治療與清創時間,還保留傳統單一負壓治療的優點,例如減少水腫、改善血液循環與促進組織修復。在這起案例中,患者的傷口恢復速度明顯提升,也減少了手術次數與住院天數。
鄭泰如強調,交替式負壓抽吸與浸泡療法對於壞死性筋膜炎、慢性傷口以及大範圍軟組織缺損患者,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可望成為未來重要的治療選項。不過,由於該技術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病人若有需求,應先與醫師詳細討論並評估適用性。
鄭泰如表示,此次成功案例證明,透過創新治療與跨科團隊合作,能有效提升感染性傷口的治療成效,幫助病人重拾生活品質。部桃將持續推廣此技術,並積極引進新療法,讓更多病患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