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關係,不只在面對強權的地緣戰略合作,更建立在民主價值的共享;而這份民主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的日本東京。
1920年代,一群臺灣知識分子包括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等人,受到大正民主思潮的影響,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他們喊出「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要求自治與監督。這是臺灣人首度持續而有組織地進行體制內的抗爭,雖然最終還是沒能實現,卻奠定了臺灣主體性自覺的重要基礎。
一百年後的今天,臺灣人民已經能透過選舉跟罷免,展現公民意識的力量。《鏡新聞調查報告》跟著一群臺灣青年走訪東京,重新檢視這段民主的足跡,延續民主的記憶與價值。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更多《鏡新聞》報導
2026在日中國移民將破百萬 日人憂心政經失衡 買樓漲三倍租逼搬?自組民間警察組織?中國擴張下的隱形危機|無聲入侵 隱形戰場
《無聲入侵 隱形戰場》總集 在日本中國人將破百萬 中國擴張下的隱形危機 自組民間警察組織?買樓漲三倍租逼搬?認知作戰AI黑化危機/台灣青年赴日追尋民主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