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心悸盜汗、易怒健忘?中醫師揭「補腎養心」安然度過更年期轉折期

f373548de3f08da1c9d43d26f819b0ac l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女性大約在 45-55 歲之間會逐漸步入更年期,隨著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減少,身體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常見症狀包括:潮熱盜汗、心悸失眠、情緒起伏大、記憶力下降、陰道乾澀、骨質疏鬆,甚至關節痠痛、代謝變慢、體重增加等。

初鳴堂中醫診所陳欣如中醫師指出,這些現象並非「生病」,而是自然的生命歷程。她解釋,中醫認為更年期屬於「腎氣漸衰」的階段,腎主生殖、藏精,當腎陰不足、腎陽偏虛時,便會出現各種陰陽失衡的表現。因此,更年期調理的重點在於「補腎調肝、健脾養心」,讓五臟氣血恢復和諧,減少身體不適。

中醫調養思路 藥食同源、內外兼顧

  1. 穴位按摩
    每天早晚各按壓一次,每次 3-5 分鐘,以有痠脹感為宜,能幫助緩解不適。
  •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尖上約四指寬處,可調和脾腎,改善潮熱、失眠與月經不調。
  • 太溪:在腳內側腳踝後方凹陷處,能補腎陰、安神助眠,對心悸與盜汗有幫助。
  • 合谷:手背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凹陷處,有行氣活血、舒緩情緒緊張與頭痛的效果。
  1. 局部熱敷
    若出現腰痠或手腳冰冷,可在腰部熱敷毛巾或艾灸促進循環。建議每次 15-20 分鐘,溫度維持 40-50°C,若熱敷墊直接接觸皮膚,建議不超過 45°C,以免燙傷或起水泡。皮膚敏感者與長輩應特別留意。
     
  2. 茶飲調養
    以下藥材性質溫和,適合一般保養使用,每週飲用 2-3 次即可。若有慢性病或服用西藥,仍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 養心安神茶:酸棗仁 2 錢、百合 2 錢、桂圓 3-4 顆、紅棗 2 枚。可補血安神、改善心悸與睡眠品質。
  • 清熱舒肝茶:菊花 1 錢、玫瑰花 2-3 朵、麥冬 2 錢。能疏肝理氣、清熱生津,適合常覺心煩、口乾舌燥者。

生活習慣調整 讓身體慢慢找回平衡

陳欣如中醫師提醒,生活方式的調整才是更年期保養的根本。

  • 飲食:營養均衡、減少加工食品攝取。可多吃芝麻、黑木耳、深綠色蔬菜,補充植物性雌激素與鈣質;少吃辛辣、油炸及高糖食物,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 作息:避免熬夜,盡量在晚上 11 點前入睡,給身體足夠的修復時間。
  • 情緒調適:練習察覺情緒變化,透過書寫、聊天、冥想等方式紓壓。更年期不是孤單的戰役,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也相當重要。

運動習慣與自我照顧 動得適度,氣血更順

適度運動能幫助調節情緒、維持骨骼健康與睡眠品質。初階者可從快走或慢跑開始,每週至少 3 次、每次 30 分鐘,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焦慮。

搭配瑜伽或伸展運動,能放鬆肌肉與穩定情緒,尤其呼吸練習能減少潮熱與心悸。再進階可加入負重訓練,幫助預防骨質疏鬆、維持代謝、避免中年肥胖。

此外,每天抽空 10 分鐘進行腹式呼吸,能平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減少焦躁與不安。

陳欣如中醫師提醒,更年期雖充滿挑戰,但同時也是重新認識自己、調整生活步調的契機。透過中醫調養、茶飲與穴位按摩,再加上自律的生活與運動習慣,女性能更平穩地度過這段轉折期。

「身體的不適不是軟弱,而是提醒妳:該好好照顧自己了。」當願意傾聽身體訊號並逐步調整,就能以更健康、安定的狀態迎接人生下半場。

【延伸閱讀】

經痛警訊別忽視!中醫師教4種體質對症食療 幫助改善每月困擾

凍卵前怎麼養卵?中醫師教「這樣」調體質、做運動 幫助卵子變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472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