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調升容積率降低居住品質?估價師提「1建議」換容獎:符合都更初衷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台灣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數量龐大,全國已達約500萬戶,都更危老也成為多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也已有一些成效出現;前陣子行政院長卓榮泰喊出,推動自主都更,預計將調整容積率讓都更有更合理條件,「不讓房屋越都更越小」。都市計畫技師暨中泰估價師聯合事務所陳柏霖估價師認為,站在都市計畫容受力角度來看,除調升容積率、樓地板面積拉高外,應同時鼓勵多建置符合需求的公益性質的公設、社福設施,來換取容積獎勵。
 
政府與民間都大力進行老屋都更危老,民國106年(2017年)《危老條例》正式公布實施,110年(2021年)《都市更新條例》也作了最新修正。而為了避免過度開發,幾年前《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也做了修訂,規範「獎勵後的建築容積」不得超過「建築基地1.5倍的法定容積」,或「不得超過各原建築容積加上該建築基地0.3倍的法定容積」,容積獎勵設有上限。
 
陳柏霖估價師認為,站在都市計畫容受力角度來看,除調升容積率、樓地板面積拉高外,應鼓勵多建置符合需求的公益性質的公設,來換取容積獎勵。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台北市現況小宅熱絡,25坪~近30坪的老公寓也很搶手,尤其若具備地段好、且有都更效益的條件的老屋,更是馬上就會賣出。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對於調升容積率,不讓房屋越都更越小的議題,引起討論,有業界專家建議,可以由中央《都市更新條例》65條來修法,放寬容積獎勵管制的上限。陳柏霖估價師表示,除了探討容積獎勵放寬與否的問題,站在都市計畫容受力角度去評估增加「公益性質的設施」,可兼顧居住品質也符合都更的初衷。
 
陳柏霖估價師指出,雖說不讓房屋越都更越小的說法很吸睛,但若只是一味調升容積率,縱然樓地板面積拉高了,但也可能會降低居住品質,容積率調升,建商可銷售面積變多、利潤可能更好,但入住人口也會增加,加上車流量也會拉大,因此必須納入都市計畫的角度通盤去檢討。
 
陳柏霖估價師建議,不論公辦都更或民間都更,政府都可協助協助評估區域的特性、人口,與民間及業者溝通、協調,去進行合宜的公益性質設施的規劃,包括綠色運具、社宅、公園綠地、托幼及托老…等設施,既顧及居住品質,也符合都市更新的初衷。
 
另外,目前都更危老能量較大的台北市與新北市,地方政府以地方都更自治條例擬定容積獎勵政策,台北市的防災型都更方面,部分案件容積獎勵上限可超過2倍基準容積,希望強化台北市危險建築重建的誘因、鼓勵更新改建,更新後建物規劃要符合結構安全、耐候減碳、都市減災、環境友善4面向,以及符合耐震設計、綠建築、建築能效、智慧建築與無障礙環境等條件,就可再給予30%容積獎勵。
 
而新北市府堆動多元都更方式,防災型都更針對100%所有權人同意的基地,經耐震詳評結果為拆除、結構修復之合法建築物等為優先協助對象,以限期拆除及限期改善的作法,重建部分提供一次到位的50%容積獎勵。危老重建計畫針對100%所有權人同意的基地,配合中央促進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政策,符合相關規定,循建照申請程序辦理重建,最高提供容積獎勵上限40%。簡易都更針對100%所有權人同意的基地,符合面積、臨路條件、重建後環境要求相關規定,最高提供容積獎勵上限30%。一般都更重建則最高提供容積獎勵上限50%。
 
中泰估價師聯合事務所鐘少佑所長表示,容積率調整牽涉到相關法規以及轉換容積的公式計算,還有區域都市計畫的容受力,都必須經由整體性的通盤檢討,中央與地方都需要緊密溝通。他指出,目前中央推出的婚育宅政策,是不錯的政策,若未來能納入「公益性質設施」之中,千坪以上、基地夠大的都更案若規劃一定比例的婚育宅,就可拿到容積獎勵,且入住對象又可控,會是不錯的都更及容獎誘因。
 
更多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