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桃捷工程被指涉弊!興建捷運資歷遭質疑 桃園捷工局長:市民自有公評

TYMRT
桃園市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圖:資料照

近日《鏡週刊》報導桃園捷運綠線北機廠滲眉埤地質改良預算莫名爆增4倍,桃園市捷運工程局將責任全推給前市長鄭文燦,因此遭審計處送辦。對此,捷工局昨(28)日澄清,此事已遭桃園地檢署正式否認發布新聞澄清有案。捷工局對相關程序絕對合法甚具信心,將配合相關單位釐清,然而鏡週刊完全無視桃檢澄清內容,亦無視機關說明與各證明文件之事實,執意報導錯誤內容,捷工局甚感遺憾。

捷工局表示,有關鏡週刊報導北機廠滲眉埤地質改良案「本案無論機關、顧問公司、統包商等,自始至終均是同一團隊人員」、「原編列1億多元,後來改為7.2億元」等不實報導,捷工局說明,該局與中興專管顧問公司、機電系統統包商間各有契約約束雙方之權利與責任,權責分明且分工明確,絕無鏡週刊所載皆為同一團隊之說;桃園捷運綠線機廠由G14(原G13a)站旁農地移至滲眉埤,滲眉埤為重金屬管制區,其原土為受管制不可外運,經當時環保局編列1億多元經費於108年底進行該地區汙染整治,整治方式是以客土稀釋原有土壤,讓汙染物降至管制標準之下所進行之工程,完工後於110年1月5日經公告程序始解除管制,才得以進行其他工程,否則不允許任何土地使用或開發行為,故鏡週刊所述1億元為汙染整治經費,未進行土壤夯壓,無法達到捷運機廠90至95%壓密度需求。

捷工局表示,為配合115年通車之政策目標,廠商於112年1月12日提出多種地質改良方案,經中興專管顧問公司於112年2月24日針對北機廠回填工法召開評估會議,確認採用水泥淺層拌合土壤搭配滾壓夯實為主要工法,後續為確保程序公平公正公開,於112年3月23日提報廉政平台會議,相關程序經法務部廉政署、法務部調查局桃園市調查處、桃園地方檢察署、桃園市政風處等單位審視無虞,並續依廉政平台決議,再另諮詢專家學者,捷工局於112年4月8日召開專家學者會議,經各委員研討後,評估該工法確實屬合適且可行之工法。後續即配合契約變更程序,該工法所需費用皆經過中興專管顧問公司詳實審查廠商現場所測繪資料估算工程量體,並參考市場行情編列合理預算,並無鏡週刊所謂圖利廠商空間存在;另現場所施作水泥拌合,經滾壓後符合規範要求。鏡週刊所謂的1億與7.2億是分屬汙染整治與地質改良,完全不相干的工項。該案經中興專管顧問專業確認以水泥拌合工法搭配滾壓夯實為最佳選擇,再經廉政平台審核無虞,並諮詢經歷經驗豐富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該工法為最佳工法,各階段過程嚴謹,非週刊所述由非專業機關人員背書、聘請非工程專家或顧問公司來評估或研議。

有關鏡週刊質疑桃園市長張善政想借重劉慶豐什麼經驗,捷工局強調,劉慶豐從事軌道工程逾40年,歷經台北、松山、南港、高雄等多項鐵路地下化,屏潮鐵路高架化,花東鐵路電氣化及台北、高雄鐵路捷運化等多項軌道建設。劉慶豐一路從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基層工程司、科長、組長、到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科長,鐵路改建工程局組長、主任秘書、總工程司,軌道工程資歷完整。其中主要經驗為涉及多車種、多車站複雜的鐵路工程,相較於車輛、車站較為單純的捷運工程,自然游刃有餘,由目前桃捷綠線6年工程縮短至外控時程4年完工、內控時程為3年8個月。

此外,捷工局提到,劉慶豐本人工作始終親力親為,不論是長達30公里的捷運橘線,還是綠延中壢、青線、銀線、棕線等未來路網,皆親自帶領大家一步一腳印徒步現場探勘合適站點及路線,在建的捷運綠線更是一周親自視察一次工地、一周召開一次工程會議,第一時間解決工地現場疑義,針對鏡週刊記者的人身攻擊,劉慶豐表示,人在做,天在看,今天的績效是否適任,市民自有公評,個人不予回應。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