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8日 星期六
spot_img

學樂器不嫌晚!醫:維持認知功能、加強記憶力 6大益處鍛煉大腦緩老化

6580fef14e3bce32a8f759ba9c9e1dfd l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眾所周知,多給予大腦刺激,可幫助維持認知能力,但究竟應該怎麼做呢?根據《獨立報》報導,英國神經科Steven Allder醫師表示,學習演奏樂器可刺激大腦關鍵區域、改善情緒並增強長期認知功能。接觸音樂永遠不嫌晚,來到晚年,無論是重拾年輕時對某種樂器的熱情,還是踏上全新的學習之旅,都有機會以愉快的方式維持大腦活力。

彈奏樂器益處多 練腦力還帶來愉悅情緒!

學習音樂並非是年輕人或具有音樂天賦者的專利,Allder醫師說明了學習樂器對銀髮族大腦健康的多項好處:

1. 幫助增強記憶力:

學習和演奏樂器時,大腦需要閱讀音符、協調動作和回憶旋律等複製的處理過程,這能強化與記憶和注意力相關的腦神經。就像鍛煉身體一樣,反覆練習能強化這些路徑,改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長期記憶。研究顯示,音樂家通常具有更好的記憶力和認知彈性,顯示持續學習音樂、演奏等活動,有助於大腦更能抵抗老化帶來的衰退。

2. 促進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指的是大腦適應、學習並改變結構與功能的能力。60歲以上的人學習樂器,每堂課都需要動作協調、聽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能刺激腦神經元產生新的連接,並強化既有連結,有助於維持認知的靈活,加強神經可塑性。

3. 提升語言能力和聽力:

大腦中負責處理聽覺和節奏的區域有所重疊,學習樂器訓練大腦精準區分音高、音色和節奏,可轉化為更敏銳的聽力和改善言語感知能力,可幫助年長者就算在吵雜的環境中也能溝通。此外,音樂訓練能強化聽覺和語言中樞的連結,可能有助於保持對詞彙的記憶與口語理解的能力。

4. 提升心理健康:

演奏音樂能刺激多巴胺和腦內啡的釋放,與愉悅和動力相關,也能降低皮質醇,有助於減少焦慮和緊張。且音樂練習需高度專注,可將注意力從煩惱轉移,達到放鬆效果。對年長者來說,參與音樂創作也能建立社交連結,進一步培養正向情緒。

5. 強化執行能力:

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屬於高階的認知能力,幫助人們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任務。規劃、注意力、解決問題和自我控制等執行功能,在學習音樂時被大量運用。例如,演奏樂器需要專注看樂譜、協調雙手、配合下一個音符即時調整,藉由反覆的練習能改善專注力、決策能力等,這些對維持自理能力和應對晚年生活的挑戰都非常重要。

6. 能同時刺激多個大腦區域:

運動皮質區控制手指動作,聽覺皮質區處理聲音訊息,海馬迴負責記憶形成,小腦協助掌握節奏與動作協調,而杏仁核等情緒中樞,則會對音樂帶來的喜悅與意義產生反應。「很少有活動能像音樂一樣,可以從認知、運動與情緒全方面刺激大腦,也正因如此,音樂在促進長期腦部健康方面展現出強大的效果。」

學音樂建立「認知儲備」 或有助預防失智

Allder醫師指出,雖然沒有任何單一活動能保證可預防失智症,但學習樂器可能幫助降低風險。他說明,透過音樂對大腦刺激,能建立「認知儲備」,也就是大腦在面對衰老時的應對能力。此外,學習音樂帶來的情緒價值,例如減輕壓力、帶來好心情,也有助於整體大腦健康,綜合來看,可以成為晚年對大腦的保護策略。所以,還在等什麼?是時候清除舊電子琴上的灰塵,或為自己添購一把新吉他了。

【延伸閱讀】

退休教師罹失智症三年前即有狀況 直到忘記回家路才被家人驚覺異常

失智長者常忽略「口腔衛生」!醫:把握時機及早處理 還助延緩病程發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33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