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spot_img

副刊/《蜜・密》(Tell It to the Bees):讓我們赤腳跳舞、採集甜蜜!

454521
《蜜・密》劇照。圖:翻攝自MyVideo

電影《蜜・密》改編自 Fiona Shaw 的同名小說《Tell It to the Bees》。故事上演於戰後的一九五〇年代,保守的蘇格蘭小鎮,以珍・馬克漢醫生(Anna Paquin飾演)與莉迪亞・威克斯(Holliday Grainger飾演)兩位女性之間的情感、相互理解與扶持為核心。

莉蒂亞婚姻破裂,她的丈夫羅伯特曾因戰爭獲勳,結婚以前就有了兒子查理,但是戰爭結束之後,羅伯特另結新歡,兩人雖尚未正式結束婚姻,但已貌合神離。羅伯特與新對象正在物色新居,沒有給獨立扶養兒子的莉蒂亞任何經濟支援,而未婚懷孕、與羅伯特私奔,也讓莉蒂亞無法從娘家得到任何奧援。莉蒂亞諸事煩心,在工作上出了紕漏而被辭退,繳不出房租,母子即將流離失所。

珍・馬克漢在父親過世之後,回家鄉繼承了醫生的工作,但是由於年輕時的往事,她在家鄉是不受歡迎的人物。女同志的身分在小鎮裡總是引來不友善的眼光與惡意的批評,甚至斥之為「天生的罪人」。

故事由查理的敘事角度訴說,查理善良又聰慧,有一顆敏銳的心。當母親正為了不幸的婚姻而暗自傷心落淚,他興沖沖地提議讀書給母親聽,而他們最常一起做的事情就是播放唱片,隨著音樂快意跳舞。明明是羅伯特的錯,但卻是莉蒂亞被指指點點,這些惡意不僅在大人的口中流轉,想必連蒙昧的孩子都因一知半解而在背後嘲笑,查理因此和其他孩童大打出手,也被狠狠打傷,但他不希望母親知道。

查理的表親性格爽朗,對他照顧有加,帶他前往馬克漢醫師處診治,也因此牽起了醫生與查理的友誼。醫生飼育蜜蜂,有好幾個蜂箱,性好自然的查理對蜜蜂很有興趣,因此會來拜訪醫生,醫生則給了他筆記本和書籍,這也成為了醫生與莉蒂亞結識的契機。

我很喜歡電影的呈現方式,《蜜・密》花了很多工夫捕捉查理的視角所看見的世界與人際關係。「向蜜蜂訴說」是流傳於歐洲的說法,而醫生跟查理說可以把自己的祕密告訴蜜蜂。原本敬重自然的傳統在故事裡變成了一條奇妙的通道,也使現實沉重的那些考驗,因蜜蜂的存在與舞動而有了奇幻的平衡。蜜蜂的傾聽與行動甚至消弭了危機,若不是從兒童天真的眼光來親近與編織,難以承受的現實確實難有出路。

電影刻畫情感的畫面極為細膩,關係是從微小的身體動作漸漸開展。微笑流眄與指尖的電流,深化了動情的說服力。莉蒂亞到醫生家當管家,剛進到房子裡介紹空間,兩個人從樓下往上走,握著樓梯扶手,莉蒂亞的手碰到了珍,但珍很快移開;工作漸漸上手,莉蒂亞正在鋪平地毯,珍幫忙攤開,蹲伏的兩人不可避免的靠近,然而完成了作業,珍也是隨即站起來離開。

兩個人漸漸變得親密,身體距離變得不容易拿捏。當莉蒂亞在庭院蒔花,蜜蜂欺近,她手忙腳亂,珍要她保持冷靜,俯近、吹氣,讓莉蒂雅頸上的蜜蜂自行離去。滋長的曖昧透過浴室的門縫「看與被看」的戲碼把距離又壓縮了幾分。莉蒂亞在浴缸泡澡,門沒有上鎖,珍在門口瞥見、停住,被看見後,莉蒂亞態度自若,反而是珍慌張地把門帶上。誰主動、誰被動,在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瞬間,彼此都感覺得到的欲望已被默認,無須宣告,卻共享同一種心跳節奏。

電影處理的情感層次亦相當豐富,除了主人翁之間的旋律,莉蒂亞與查理之間的母子情感也是關鍵。查理是個孩子,還不懂複雜的情感關係,但電影恰如其分地處理了世界驟然變動所造成的衝擊,以及查理的迷惘與不安。他的行動推動劇情前進,又教觀眾為他心疼,同時能同理他的惶惑與痛苦,這樣的設計使得當羅伯特所代表的暴力前來興師問罪時,查理向蜂群尋求協助的瞬間有感染力。這一幕若從成人視角觀看或許突兀,但若延續查理一貫的邏輯,理解蜜蜂可以分辨聲音、震動,甚至是不同的腳步聲,就會相信蜜蜂像人一樣:倘若你聆聽,就能聽見人們內心的聲音。

與蜂群共舞確實奇幻,也不妨把它視為另一種秩序的隱喻。蜂多為雌性,而女王蜂維繫蜂群的方法是生產與協作,不是君臨天下的剝削。女性的關係也是如此,隨著劇情的推進,組成情感網絡的不僅有主人翁的戀愛關係,還有女性之間的互助與照應,而女性的勞動力確實也是在戰時與戰後使社會能快速復原的關鍵。

當然,在那個年代,愛的代價具體得可怕。不過,總有些希望的光芒透出雲翳。有一個時刻非常動人,珍、莉蒂亞與查理在湖邊野餐,珍正說到不知道為什麼莉蒂亞可以活得那麼自在。相對於珍,莉蒂亞是浪漫易感的,也容易投入感情,莉蒂亞即使有了孩子還是會去跳舞,她說,「要跳到鞋子磨破為止,然後就光腳跳」。後來查理的船漂遠了,珍冒著天寒、不顧形象地就衝下水,這份衝動可以說是莉蒂亞對她的啟發。

最終的鏡頭雖是離別,但珍終於鼓起了勇氣在人前表達她對莉蒂亞的衷情。未來究竟會如何呢?蜜蜂的逆風與繞路都是常見的事,費盡千辛萬苦才能把花粉帶回,而蜜蜂到底可以飛多遠採蜜呢——需要多遠,就飛多遠。她們此刻分開,並不是結束,季節會更迭,但下一個春天仍會到來。

作者/傅淑萍
現為「我們的教學事業有限公司」講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部落格「樂遊原」與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曾任聯合報文學寫作營講師。曾擔任聯合盃作文大賽閱卷與命題老師。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