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假冒名人詐騙案件日益猖獗,刑事局今(10)日召開記者會,揭露詐騙集團結合人工智慧影片生成技術,製作假冒公眾人物擬真影片行騙的最新態樣,呼籲全民提高警覺、強化識詐能力,防範受害。此外,為防範普發現金1萬元詐騙,刑事局提醒民眾堅守「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四不原則,一切以官方資訊網站公布內容為準。

依據「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114年10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441件,財損1億9496萬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5%及50%。詐欺手法受理數前3名分別為網路購物詐騙,占30.29%居首;其次是假投資詐騙,占11.18%;再者是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占8.07%。若以財損金額觀察,假投資詐騙仍最嚴重,占比高達41.09%;其次是假交友投資詐騙,占19.01%;最後是假檢警詐騙,占16.96%。
刑事局提醒,假冒名人詐騙容易取得民眾信任,需要留意幾種詐騙手法,如假冒名人贈書詐騙,詐騙集團以名人贈書、公益回饋或限定贈品作為誘餌,透過臉書等社群廣告引流,進而邀請民眾加入LINE好友或專屬群組,營造「獲利截圖」與「成功案例」穩定獲利假象,隨後假稱配送商品以詐取個人資料,甚至逐步誘騙民眾交付投資資金,最終造成財損;或假冒名人推銷商品,歹徒冒用名人肖像、影片或偽造帳號,以「職人監製」、「專業團隊」等名義販售保健食品、減肥產品或其他生活用品,並透過通訊軟體持續詢問身體狀況、提供個別建議等方式建立信任,並以限時優惠、庫存緊張等壓力促成匯款。消費者除財損外,亦可能因收貨來路不明產品而對健康造成風險。
刑事局接著提到,詐騙集團也會假冒財經專家或企業領袖之名義,在社群平台成立投資群組或製作廣告、貼文宣稱掌握內線消息,佯稱高報酬、短期大幅獲利,爭取信任,再安排專人私訊接洽或至住處面交收取投資款,常見遭冒用之名人包含黃仁勳、謝金河、張忠謀、張國煒等;此外還有AI生成影片詐騙,歹徒擷取名人既有影像或語音素材,運用人工智慧合成擬真影片或語音片段,製作看似「本人代言」之短片或直播截圖,用以背書商品或投資標的,該類手法結合社群演算法推播,擴散速度快且辨識難度高,易讓民眾在未查證下產生信任,進而下單或匯款,發現被騙。
刑事局統計114年1月至9月,目前已通報下架假冒名人詐騙廣告共1萬7461則,若民眾再發現類似廣告,可透過數位發展部「網路詐騙查詢通報網」通報下架,共同防堵詐騙訊息。
此次記者會特別邀請長年投入公益與反詐宣導的啟德機械起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吊車大王」胡漢龑出席,他表示,「AI技術讓假的說得跟真的一樣,連我自己都差點上當。民眾若未提高警覺,極易陷入陷阱。」他並以自身遭遇提醒民眾,面對涉及金錢的資訊,應「冷靜思考、停下手指、看清來源、小心查證」,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誤信不實訊息。
鑑於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剛上路,已有1位民眾遭釣魚簡訊詐騙、2位遭假檢警詐騙。其中,刑事局與嘉義市警察局共同偵破1件假檢警詐騙案,逮捕1位車手及1位協助架設網路電話交換機的犯嫌。另為協助民眾快速辨識詐騙手法,在「165打詐儀錶板」網站特別設立「普發現金1萬元」專區,彙整相關新聞、防詐宣導資訊及警方打詐成效,並即時揭露詐騙集團假借政府名義行騙的最新案例。民眾如接獲可疑訊息或有相關疑慮,均可至該專區查詢確認,避免遭詐。
另外,內政部已於114年10月1日公布「防制詐欺犯罪有功人員及檢舉人獎勵辦法」,建立更完善的檢舉獎金制度,鼓勵全民共同防詐。凡所檢舉案件經法院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者,可依基準表先行核發三分之一獎金,待判決確定後再發給餘額,最高獎金達1000萬元。另檢舉須於犯罪尚未被發覺前親自向檢察機關或司法警察機關提出並製作檢舉筆錄,且不得匿名、僅陳述自身被害事實或涉及共同犯罪等情形,始得受獎。鼓勵民眾如有發現詐騙情事可積極檢舉,若符合法定要件最高可獲1000萬元獎金。
最後,刑事局強調,AI雖帶來創新便利,卻亦成為詐騙集團犯罪新工具。警方將持續透過「165打詐儀錶板」網站揭露詐騙話術與最新案例,並結合產官學及社群力量,攜手全民提升防詐免疫力,也請民眾遇詐即報案、勇於檢舉讓詐團無所遁形,共同守護社會信任與民眾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