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救援2擱淺海龜恢復健康 海生館攜手民眾野放回歸大自然

6556456 2
海生館攜手後灣社區居民、海巡署及海洋保育署共舉辦海洋保育宣導暨海龜野放活動。圖:海生館提供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昨(25)日於屏東後灣沙灘,攜手後灣社區居民、海巡署及海洋保育署共舉辦海洋保育宣導暨海龜野放活動,邀請鹽埔國小師生同樂。現場於海巡署人員戒護下,成功將兩隻經治療康復的保育類海龜野放回歸大海。

6556456 1
康復海龜回歸大海。圖:海生館提供

此次野放海龜透過海洋保育署「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通報,並在地方政府及海巡署協助下接送至海生館治療。第一隻玳瑁於今年六月在後灣沙灘擱淺,背甲曲線長29公分、寬25.8公分,體重2.1公斤,左後肢遭廢棄漁網纏繞受傷,經治療後傷口復原良好,已可進行野放。第二隻綠蠵龜九月在船帆石岸際擱淺,背甲曲線長71公分、寬64.8公分,體重39.9公斤,為亞成年個體,經評估健康、潛水及活動能力均恢復良好,今日一同重返海洋。

海生館表示,近年多起海龜擱淺與誤捕有關,如拖網、流刺網與延繩釣作業常造成海龜纏繞或外傷。若能及時通報受傷海龜並送往收容診治,生存率將大幅提升;反之若直接放回海中,恐因游動、換氣功能受損而喪命。海龜除上岸產卵,絕大部分時間在海中活動,民眾於海岸、海上或漁網內發現海龜,通常代表其急需協助。

海生館呼籲,民眾如發現受傷或擱淺海龜,或漁民誤捕時,請立即撥打海巡署「118」專線,由海保救援網啟動後續救援和收容程序,以搶救珍貴海洋生物生命。海生館長年肩負海龜救援復健、研究與教育重任,發展多元創新環境教育課程,積極引導兒童、青少年及成人以正向且互動的方式接觸自然與保育議題。海生館規劃並推動適合不同年齡與經驗層級的課程,結合野放行動,深化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結合,以行動激發社會大眾對自然世界和本地物種的尊重與守護。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相關新聞

即時新聞

頭條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