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作「皮蛇」的帶狀疱疹,全台每年有約12萬人得病,好發在50歲以上的年齡層,其中又以免疫力低下、慢性病患者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發作起來讓人痛不欲生。主計總處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佔比將突破20%大關,社會即將面對更嚴峻的高齡健康挑戰,近年「帶狀疱疹」也陸續被納入健康政策規劃中。
為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委託成大醫學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教授,針對帶狀疱疹疾病預防進行全國性民調,並在22日邀請國內多位醫師、專家學者,召開「成人疫苗及健康投資-帶狀疱疹民眾認知與預防對策」專家高峰會,討論帶狀疱疹疾病與民調結果。

80.9% 受訪者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委託成功大學吳至行教授,透過網路和電話,對全國民眾進行帶狀疱疹疾病認知、主動預防狀況的調查,綜整兩份民調結果,約有35.9%的受訪者本人得過帶狀疱疹、70.4%受訪者表示親友有得過此病。面對帶狀疱疹,吳至行教授認為「台灣民眾普遍擔心罹病」,在民調1-10分擔心量表題目中(分數越高代表越擔心),有62.4%受訪者的答案落在8-10分的高分區,這個結果也和民眾期待預防策略相呼應。民調結果顯示,80.9%的民眾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83.9%的民眾希望父母或家中長輩可以接種,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反應又更熱烈,50-64歲受訪者接種意願達83.2%,65歲以上受訪者的數據甚至來到89.2%。
近年台灣帶狀疱疹發生率成長 且與其他慢性病交互影響
台灣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蕭斐元教授也在高峰會分享,台灣帶狀疱疹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他的最新研究,台灣在2008年時,每千人中有5.56人罹患帶狀疱疹,到了2020年數字攀升到9.57人,成長了1.72倍。
蕭斐元教授特別指出兩種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一是年齡,尤其50歲後染病風險大幅提升,到了65歲住院比例、疱疹後神經痛比例更是大幅上漲。第二種高風險族群為免疫低下者,包括自體免疫疾病與慢性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腎臟與肝臟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帶狀疱疹發生率,是一般族群的1.2至1.4倍,罹患帶狀疱疹更可能影響民眾對慢性疾病控制,陷入反覆被不同疾病折磨的惡性循環中。蕭斐元教授最後也指出,帶狀疱疹不只有相關併發症和醫療成本,更會提高如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等其他健康風險,呼籲醫療體系必須謹慎應對,從疾病預防角度來看,不可不慎。
預防勝於治療 國際防治案例如何借鏡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程劭儀教授,以「投資健康的積極預防策略與正向效益」為主題,分享國際現行帶狀疱疹疫苗公費政策與成本效益分析。程劭儀教授指出,疫苗是目前防治帶狀疱疹的手段之一,台灣周圍國家如日本、新加坡也在進行規劃,讓更多高風險族群、長輩免於疾病所苦。雖然疫苗成本效益分析十分複雜,但已經有不少國家肯認帶狀疱疹疫苗效益,程劭儀教授以英國為例,70至79歲族群公費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後,減少了四萬多例醫療諮詢和1,840例住院案例;德國的數據也顯示,疫苗降低整體病例8.3%、減少疱疹後神經痛病例9.9%;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報告也指出,高齡化社會之下,帶狀疱疹會持續衝擊醫療系統,建議各國應考慮納入接種計劃。
疫苗政策及衛教宣導需待政府支持
從民調結果搭配疾病資訊和國際情勢,整體來看台灣社會展現出三點「不足」。首先是民眾對帶狀疱疹疾病預防的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不足,吳至行教授表示,民調顯示受訪者對疾病高風險族群認知程度非常低,選項「年紀大的人會得」(4.8%)、「有慢性病的人會得」(3.7%)、「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所引起」(3.6%)意味著,民眾無法辨識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更遑論針對自己或周圍親友做有效預防。因此吳至行教授建議,政府在推動成人疫苗政策前,先提升疾病與風險資訊的普及度。
第二個是民眾政策認知不足,吳至行教授指出,民調顯示有超過七成受訪者不知道,目前已經有部分縣市「有條件補助」公費帶狀疱疹疫苗,反映出資訊落差,然而公費疫苗和民眾權益切身相關,為此,吳至行教授也建議政府加強政策宣導,讓民眾更清楚政府的健康政策規劃。
最後,吳至行教授認為,疫苗的價格仍是影響民眾接種的關鍵因素,民調有77.5%的受訪者會因為政府的公費疫苗政策,而提升接種意願。吳至行教授建議,未來成人公費疫苗規劃中,也可以納入帶狀疱疹疫苗。
成人疫苗是重要且符合效益的投資。黃振國理事長呼籲,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應透過更積極審慎的評估、更前瞻性的規劃、以及更全面的衛教宣導,讓民眾更瞭解疾病預防,從而積極自主預防,如此讓台灣有更充足的準備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本次調查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委託成大吳至行教授,由循證民調與皮爾森數據執行電話與網路民調。電話訪問期間是2025年8月18至22日,共5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50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有效樣本1,238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79%的百分點以內,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
網路調查期間是 2025 年 8 月 20 日至 9 月 2 日,共 14 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 18 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網路主動發放調查,透過資料管理平台(DMP),在性別、年齡與居住地比例分層隨機抽樣進行調查,並輔以網路行為分析帶入使用者輪廓標籤,確保符合調查對象的唯一性。同時針對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與居住地的準確性採用網路行為與資料庫標籤比對方式,結合問卷題目設計做雙重認證,確保資料正確性與可靠性。有效樣本1,690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38%的百分點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