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65 歲的周老師退休後迷上烹飪、插花與園藝,卻在生活中頻頻遇上「看錯」危機,她表示,過去半年視線逐漸模糊,除了在夜間開車時出現刺眼眩光,近期下廚更是將食譜上的鹽巴「3匙」誤看成「8匙」,頻頻被家人嫌太鹹。經過與醫療團隊的討論後,周老師選擇接受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並置換新一代延焦段散光人工水晶體,不僅修復視力,也解決夜間眩光、散光造成的疊影問題。
影響日常就該手術!醫籲:水晶體應該挑選「最適合」
臺北、林口、桃園長庚眼科部教授暨角膜科主任陳宏吉醫師指出,白內障是人體自然老化現象,會造成視力模糊,並可能伴隨散光導致影像重疊與難對焦,當視力影響到日常生活品質或造成安全疑慮,就應考慮手術。此外,人工水晶體種類繁多,但「價格高低不代表適合度」,應依平常用眼習慣、工作需求與是否需要降低配戴眼鏡頻率等因素決定,在術前與醫師充分溝通,可大幅降低二次手術與術後不適。
新一代延焦段人工水晶體 滿足「中距離」現代用眼需求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中距離視力」越來越重要,例如:煮飯看食材、駕駛時看導航、桌上型電腦作業、居家清潔等。陳宏吉主任說,周老師選用的新一代延焦段人工水晶體,針對遠距與中距離視覺加以優化,同時提供散光矯正,能改善影像模糊、疊影問題,提升視覺穩定度。陳主任進一步補充,這類鏡片還具備低夜間光學干擾設計,夜間開車更安全,對常有外出活動或駕車需求的族群尤為有利。
結合AI飛秒雷射 提升手術安全度及精準度
長庚醫院目前導入 AI 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透過AI人工智能計算與高精密度操作,不僅提升手術過程的安全性及精準度,也能降低對眼球組織的傷害。陳宏吉主任表示,此種術式對散光矯正及較硬的白內障更具幫助,能讓人工水晶體置入得更準確、貼合度更佳,提升整體視覺品質。他也提醒,定期眼科檢查能及早發現視力問題,不要等生活受困擾、安全受威脅才就醫,只要善用科技與正確治療方式,多數病患都能重新找回明亮清晰的視界。
【延伸閱讀】
破解白內障常見迷思!眼科醫曝治療時機 選人工水晶體考量「這些重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946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