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1)日下午出席「流動的社群-卡拉社族裔生命故事」專書成果發表會鄭市長表示,卡拉社部落族人因半世紀前政府推動石門水庫建設,被迫歷經3次遷徙,從石秀坪到大溪中庄新村,再到觀音大潭新村,最終散居各地。鄭市長認為,針對石門水庫興建過程未獲妥善安置的淹沒區居民,應恢復其應有權益,才符合轉型正義,而歷史正義恢復需要時間,希望至少透過文字及影像紀錄,將散居的族人凝聚起來。
鄭文燦指出,政府於民國43年開始規劃興建石門水庫,水庫淹沒區範圍遼闊,除了阿姆坪,涵蓋霞雲坪、溪口台、合流、下奎輝、石秀坪、二坪、新柑坪、下高遶等部落居地,當時石秀坪泰雅族人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被迫遷移到大溪中庄新村,但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來襲,摧毀剛建立的屋基,族人們再度遷至觀音大潭新村,當時即遭遇觀音海沙地不利農作的難題,後續又有高銀化工鎘污染事件,引發卡拉社族人不滿、圍廠抗議,最後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由當時縣政府徵收進行土壤復育,卡拉社族人自此散居各地。
鄭文燦表示,桃園自升格後全力推動「桃原新政」,其中也與桃園市原住民原卡拉社部落遷移大潭新村協會合作,自105年起,每年補助協會約150萬元經費,其中100萬元用於辦理文史資料建置及舉辦各項聯誼及文化活動,50萬元業務費預算則辦理紀念活動及觀摩參訪,截至今年,已編列逾900萬元。 透過拍攝「失根的部落-卡拉社部落的泰雅族人遷徙史」紀錄片及出版《流動的社群:卡拉社族裔生命故事》專書,持續蒐集卡拉社部落文史資料。其中《流動的社群:卡拉社族裔生命故事》專書編輯團隊花費約1年時間,透過文獻回顧、田野調查以及耆老口述生命經驗,為卡拉社遷移史留下紀錄。
卡拉社族人代表林誠榮細數當年族人被迫遷徙的辛酸回憶,認為當局在推動石門水庫建設時,犧牲了卡拉社族人的居住權益,他也藉此機會呼籲政府協助卡拉社部落找回失散的族人,讓當時石秀坪46戶族人能再次團聚。市議員暨桃園市原住民原卡拉社部落遷移大潭新村協會理事長王仙蓮表示,在各界及原民局的支持下,透過影片及專書紀錄帶領下一代更加瞭解卡拉社族裔的生命故事以及卡拉社的根源。她說,卡拉社族人就如同吉普賽人一樣,顛沛流離、四散各處,部落耆老也逐漸凋零,她衷心期盼未來卡拉社的血脈、歷史及文化可以傳承下去。(責任編輯/宣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