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推動永續發展學苑,以「天、人、物、我」之「全人教育」核心理念,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標帶入通識課程,提升學生對於「永續發展」的認識,進而開啟改變行為與關懷的開端。為呼應SDG2中的「消除飢餓」議題,中原大學通識課程「環境藝術」,採全英語授課,修課學生除了來自各學系,還包括中原美國威大電資工程雙學士學位學程及中原美國天普商學管理雙學士學位學程的學生。師生以藝術創作的方式表達對飢餓問題的看法,並且架設全英文網站,向世界傳達對此訴求的關心。
中原大學指出,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魏立心利用Google Doc和MonkeyLearn Free Word Cloud Generator等工具,帶領學生單字聯想、製作文字雲、資料搜尋和統整摘要,以創新教學法引導學生了解SDGs精神。
魏立心表示,該課程以生態永續為核心理念,藉由「藝術」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本學期專題探究「飢餓」主題,兩班學生分成16組討論他們最有感的「飢餓」相關問題,分組進行構思與藝術創作,學期結束,師生們更合力設計、規劃網站,將創作完整呈現在wix線上網站平台,表達他們的創作理念與反思。學生從地理、農業、教育、人權、戰爭與時事、社會階層、健康照護等不同面向切入飢餓形成的原因。藝術創作手法多元,包括手繪、雕塑、拼貼和電腦繪圖。「My goodness」組同學將「飢餓」與「收入」做連結,以圖片呈現不同收入狀況人的性格、食物類型、食物差異以及飢餓的狀態,十分寫實。一位學生表示,「台灣每一年浪費掉的食物,足夠所有低收入戶吃20年。」顯示食物浪費與弱勢族群的飢餓問題值得關注。
魏立心提到,這學期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學生無法聚在一起創作,但仍分工合作蒐集資料、文字編輯及完成作品,「TOXICREADS」組學生將人體拆解成頭、胸、雙手、雙腳等部位,由6個組員各自繪圖,分別陳述對「飢餓」的看法,最後再合成、創造了獨一無二的「飢餓先生」。一位學生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凸顯了全球糧食分配系統的脆弱,而俄烏戰爭也對世界帶來影響,其中包括糧食分配與飢餓問題。除了「生理」的飢餓,同學們也思索心理和心靈層面的飢渴,「Babysitter」組運用天然、可回收材料及黏土建造四種不同雕像,分別象徵身體、心理、精神與情感的飢餓狀態。有些組別更提供了解決飢餓的管道,例如參與慈善活動、捐獻、察覺社會制度和製造在地就業機會;也有同學認為SDG4「優質教育」能促進言論自由和訊息的取得,滿足人類「精神」層面的渴望。
中原大學指出,身為全國通識教育領頭羊,將持續以豐富的課程內涵與多元表現型態實踐SDGs精神,此次師生自主架設全英文網站,向世界傳達對SDG2「消除飢餓」議題的關心,也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